「巩胜利:全球油价暴跌的大趋势与小细节」正文
【核心提示】2015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场面对的两大趋势:(一)是为了不丢弃原有的全球石油市场,那么大多数产油国只能开足马力继续产油,致产油量达到近几年最高态势,却使油价再度向下逐步探底,再加上美国向第一能源大国"话语权"冲刺--美国已经放开40年禁闭的石油出口;(二)是美元已经对全球一揽子国际货币升值超过13%,且是美元在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后实施最大QE1、QE2、QE3三轮宽松货币之后,欧元、日元、人民币全球这四大经济体都在反复实施宽松货币策--"不要尝试接落下的刀子"市场寓言如是说,对想要确定市场是否已经触底的投资者的箴言,比如大跌后的油市。全球性货币泛滥,油价大幅波动,也创造了金融资产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发生扭曲的最大可能性,这也是对逆向投资者和特殊投资人士产生吸引力的原因和重大契机,也为中国、给中国人进入全球油市天赐了良机。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去年11月首次公布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的库存量,约为9100万桶,相当于九天的消费量。到2014年12月一个月,中国原油总进口量首次超过3100万吨,相当于每日超过700万桶。这比之前创下的月度进口纪录高位还高出逾10%,是中国进口原油的最高纪录。到2013年末,中国政府公开数据显示原油需求度超过60%以上,中国是全球第一原油消费大国。来自国际SPR估计,中国储备计划为约6亿桶,或约为90天的进口量,也就是说,中国若是在需购进原油已经没有地方存放。另据路透1月8日测算,根据中国国内石油产出、进口和商业库存数据,再对比炼厂需求,可以判断中国去年为战略石油储备而额外进口的原油高达1.24亿桶,这是2013年中国为战略储备补充的6100万桶的两倍多。
(Ⅰ)大势所趋,谁与争锋?
全球石油价格暴跌,2015年初就来到每桶50美元上下,最先害怕并接住落下来的利刃,反映出市场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单方向的群体心态。自6月以来油价已经跌去一半,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天平已经由进一步下跌转向未来价格上涨的方向倾斜。全球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怕就是最先接住落下"刀子"的那个人。据2014年最后一天,从委内瑞拉传出消息,委国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的说法,该国6月时候出口价格已经从每桶99.11美元跌至12月30日每桶48美元,31日每桶46.97美元--考虑到石油在该国硬通货币收入中有高达96%的占比,这对委内瑞拉经济是巨大的打击。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是第一个不敢接全球石油市场的"刀"者,也是摆在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只不过这多米诺牌还立在那儿、没有启动……
2015年1月5日,美国德州产油商的售价也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而美国北达科他州产油商的售价还不到40美元。由于油价太低,产生的现金流不能支撑钻井计划,也不足以提供财务激励促使公司发股或发债。而2014年最后一天,美国商务部打破长达40年时间的沉默,宣布他们已经开始批准那些长期等待的轻质原油的出口申请。美国商务部还将发布指引,明确还有那些美国生产的原油可以允许装船出口。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美国政府将放宽已经执行了40年的禁止原油出口的禁令。路透社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的第一句话就是:"奥巴马政府开辟了争夺原油市场份额全球大战的新战场,这一决定将导致多达每天有100万桶原油的美国超轻质原油被出口到全球世界"。 此轮油价下跌的基本原因是供给增加消费疲弱。
过去5年间,美国石油产量每天增加了350万桶,全球原油生产增量的一半来自于美国,是石油供给增加的最大来源。根据EIA的预测,2015年美国原油生产将再增加每天15万桶,美国将进入超"千万桶俱乐部"(目前只有沙特、俄罗斯两国),并有可能超越沙特和俄罗斯,夺取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国的宝座和全球能源石油、天然气的市场"话语权"。
元月1日,西加拿大精选重质原油价格已经跌破每桶35美元,这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下跌了60%,好在加拿大向国际市场的出口比分不大。
1月7日,纽约原油期货市场再度大幅下跌4.2%,报收每桶47.93美元,这是美元升值与油市过剩的双重压力。
(Ⅱ)、油价跌去超半,细节决定成败 ?
美国是这轮全球油价暴跌的发详地,囿生产性成本大跌,致生产、开发等企业大增而使生产性石油全球过剩。美国北达科他州著名的巴肯(Bakken)油田最大的生产商之一大陆能源(Continental Resources)公司,甫于圣诞节前下调2015年资本预算,为两个月来二度调降。"该修正后预算审慎地使我们的资本支出适应较低的商品价格",该公司在声明中如此表示。该公司对于被迫做出的改变,展现出一种勇敢姿态。
随着全球银行和证券投资者设法降低对原油领域的信用曝险,未来几个月在2015年1-5月份对油气开采商的放款将会急剧放缓。如果油价仍保持在当前的水准,那么即使削减成本和改善效率以提高油井的效益,美国石油产量触顶并开始逐步下滑,只是由时间早晚、消磨事情。
根据美国全球石油开发和加工工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大型企业贝克休斯公司(Baker Hughes)在圣诞假期前,全美石油钻机数量自10月初以来已减少110个,约为7%。随着现有的探钻计划完成,以及2015年探钻项目大大缩小,未来几个月还将有数以百计的钻机予以闲置。以全球性轮胎制造商,也是欧洲颇受欢迎的轿车原配胎品牌Continental为例,该公司认为,第一季底时其钻机数量将从50个降为34个,2015年平均将只有31个。若上述减产在整个行业内上演,2015年年中前可能会另有550支石油钻机被闲置,使得钻机总数小于1000。
在不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爆发石油也是生产性"技术革命",页岩油生产技术、压裂法生产技术,致美国原油生产成本降的更低、产出将持续增加,因去年10月之前探钻的油井数量创纪录新高,目前已经钻井完毕,并进入最具生产力的高产出阶段,这个过程要延续3-6高产期。
不过油井数量下滑、特别是页岩油油井降幅很大。截止前12个月结束,产出将从原水准下滑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因此,每年必须探钻数以千计的新油井,方能将产出维持在美国当前每日超过1200万桶的最高产出阶段。
可以提升探钻效率,包括更快达到钻井深度、拉长横向采油、减少移动位置及搭建平台的时间、并仅探钻页岩油气蕴含量最丰富的部分。还可以降低成本,例如缩减付给承包商的费率、减少油井及压裂法设备费用、并压低油砂及其他原料价格等。但很难想象,原油产业短期间缩减成本及提升效率的幅度,能够充分抵消钻机运营数量下滑40%及以上的产量效应。
(Ⅲ)、风险平衡游戏怎么玩?
2015年刚过去一周多,全球油价出现第二大跌势,本周稍早大跌10%后又稍作喘息。不过对交易商说,对油市的支撑可能昙花一现,因空头继续寻找油价的底部。在原油交易历史上,是这轮油价暴跌的第二大跌势。布兰特原油下跌0.19美元,结算价报每桶50.96美元,周三曾下挫至2009年春季来最低的49.66美元。但美国原油收高0.14美元,报48.79美元,周三曾跌至46.83美元的五年半低位。全球石油市场在布兰特和美国原油价格处在每桶100美元以上时持保守立场,认为油价有必要在中短期继续内下滑,以消除市场显而易见不断涌现的全球产需失衡局面,特别是美国产油100万桶新出口全球市场。
国际期货原油、布兰特和美国原油价格双双已经跌至60美元以下,作为石油市场的边缘供应者,许多美国油企的实际供应价格已经低于50甚至40美元,现在秉持的保守立场应该是:认为油价将会在一定时候出现有限度反弹,以便让市场回归更加持久的运行轨道。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每周公布的交易商持仓报告,对冲基金和其他资金管理公司开始顺着这些思路来考虑出手。
押注美国原油相关期货与期权价格继续下跌的空仓数量比11月初时候的相当于1.13亿桶下降了30%,而圣诞节前夕已不足7800万桶。相反,押注价格上涨的对冲基金多仓自10月底以来一直稳居略低于3亿桶的水平,6月时为4.50亿桶。这些多仓已经亏损累累:过去两个月里亏损最多达每桶30美元然而,到去年11月时,多空仓位之比从6月时的13:1降到仅2.5:1,只是在圣诞节前夕才略升至接近4:1的水准。这样看来,即便说对冲基金并未看多,事实上全球石油已经没有那么看空了,对于油价进一步大跌的可能性也变得更趋谨慎,但美欧都进入最寒冷的冬季,用油消耗是最大的高峰季节,元旦与春节又是中国消费的最繁华季节,尽管美国政府批准了出口新额度,但依然实时依然不清晰。
(Ⅳ)、越过50美元还有多远?
全球石油市场的供过于求导致基准的布伦特原油(Brent)价格在2014年6月至12月间下挫了一半。但这种全球性供过于求的现象至少会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理由有三个交汇点:
首先、石油供应很可能会增加。尽管面临财务压力,但美国页岩油行业(被普遍视为在本轮油价下跌中受到最直接冲击的行业)有能力增加产量。同时,沙特阿拉伯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的其他成员国除了展开名义上的减产,也不大可能做什么别的。
接着,是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每桶将继续如2014年下半年一路向90、80、70、60美元,至今来到50美元左右,一样疲软、难振。中国(是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可以深挖洞,广积油,象外汇储备那样储备原油,为2020年后起飞做好最完备的能源储备。资料显示,美国有原油储备210-293亿桶,有战略储备石油10亿桶,2014年末每天产油约1200万桶,已经开始出口)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以及墨西哥、巴西、肯尼亚这些新兴产油国,只有市场的欲念,美元每桶油价100美元、还是50美元的概念,增长的大幅反弹可能会改变这一局面,但最乐观的情况下这种反弹也要在几个月之后才会随着资本的亏蚀而逐渐出现。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预期油价将跌破每桶50美元、甚至更低。
最后、是随着自2014年6月起到2015年上半年时间的推移,市场以无法抗拒的力量将会发挥根底的作用,但这样时间岁月来消磨。较低的价格会刺激需求消费并抑制供应,尤其是在"车轮上的国度"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