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胜利:日本大地震,令中国货币核聚变

作者:巩胜利发布日期:2011-03-24

「巩胜利:日本大地震,令中国货币核聚变」正文

〖引子〗:日本人类空前世纪大地震,也面临着世纪空前的一轮大重建――一场史无前例的日元大投资正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全世界走来。这是继2008年9月15日美元金融海啸之后、欧元债务危机又来、中国2009、2010年60年未有大投资救助金融海啸之后,又一次前不见古人的世纪大投资即将来临,这就是日本大地震之后――必须“宽松货币”的第一个世纪尖峰。而中国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新一轮的“宽松货币”大战谁也无法阻挡的等待爆发……

导言:宽松货币围攻中国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走向全球各国绝无仅有的一个高速异类之路上,于是中国经济也站在了全球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十字路口。2008年9月15日,全球首发金融海啸,美元聚集了全球最大的货币流动性暴增,再加上2010年初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接着是2010年末美国第二论宽松货币上路;时至2011年3月11日,日本开天辟地9级大地震爆发,原属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因超级9级大地震正迎来“宽松货币”的第一个历史顶峰浪潮。按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的规模,日本救灾和经济恢复用了总额约5万亿日元和四年长的时间,而这次世界第一最烈的9级大地震,日本将至少动用80万亿日元(到17日当天,日本中央银行宣布注资50.81万亿日元)、最终将可能有80―100万亿日元之巨(约为5000亿美元上下)的资本来刺激经济和重建(主要以发行国债来扩大货币发行)。3月15日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宣布向短期金融市场追加20万亿日元资金,包括立即实施的8万亿日元紧急公开市场操作;当天早间,日本央行还宣布立即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5万亿日元,此后又宣布将这一金额扩大至8万亿日元,其他12万亿日元将在16日和17日投放;日本央行14日在金融政策会议后宣布实施创纪录的21.8万亿日元公开市场操作,其中15万亿日元为立即投放(到17日,日本总共注资达到51.81万亿日元;日本资本市场连续每一天至少注资5万亿日元以上)。

2011年2月末,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观察”第24次会上报告:为应对通胀压力及国内宏观经济层面的风险,要用“中药”疗法――它国都未曾有过的治理零点,坚决避免使用极端手段,并将中国当前对策归纳为“内需扩大一点,对外需求依赖减少一点,工资和社保提高一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一点,对外投资放宽一点,汇率弹性增加一点,物价还会上涨一点,增长速度略微降一点,质量提高一点”。而2010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2731亿美元,欧元区对中国贸易逆差超过3000亿美元。3月1日,来自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公布,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近3万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为11601亿美元,实际上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依然在增加。

日本超级大地震稍微稳定后至少要经过三轮反复印证注资,才能最终确定实际使用现金重建的额度,估计此次大地震从震中救助到灾后重建最终有可能要突破70―100万亿日元之巨。新一轮的宽松货币策略正接着美国金融海啸第一次、第二轮之后、日本超级9级大地震接重而来,特别是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新兴国家要有这种方面的战略防备和防范的具体货币措施。日本3月11日世纪空前大地震后,致全球性经济发展方向发生根源变化,由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三大经济体发生了重要的根源经济裂变,中国面临着历史以来、最高峰的全球性美元、日元、欧元等其它宽松国际货币无法阻挡的全面围攻:

A、 中国人民币升值至顶;导言:宽松货币围攻中国

B、 中国通货膨胀加速至极;

C、 中国金融不得转向货币宽松走向市场。

D、 而与全球主流宏观货币走向冲突,将导致本币体系难以维持运作,最终因难以负荷而溃散。

E、18日,7国集团联手,支持日本联手干预汇率。

Ⅰ、日本将迎来最大宽松货币高潮

2010年,日本经济GDP约5.3万亿美元,但日本债务是日本GDP的2倍,也就是超过10万亿美元之巨,现在还要消化和转换9级超级大地震后期的金融、货币跟进策略,一场接一场的宽松货币浪潮已经形成。美元因“金融海啸”而实施最宽松的货币策略,欧元因“债务危机”不得不释放欧元的宽松货币策略,现在日元也不得不应对9级大地震而采取接重而来的一直宽松货币政策,“宽松货币”的常态已经时不我待在发达国家间形成。

据有关报道分析,在过去的2010年,日本经济增长了3.9%,为20年来的最快增速。而在此前的5年时间,日本年平均增长仅为0.6%,但产出仍远低于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与之前的3个月相比,上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萎缩了0.3%。空前大地震危机不同于全球金融海啸,金融海啸重创的是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货币无法正常支付,而大地震则是重创了日本的制造产业与产业链,而制造业本身就面临着一轮接着新一轮的更新换代。简单的说,大地震与金融海啸的危害根本不同,大灾害所带来的是新一轮货币极大的扩张,而没有特别背景和延伸的可能,任何国家的经济体都不会任意变动它的金融货币方向。而美元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都是无奈的整体特别举动,造成的现实结果是没有正常的大量货币可供应了。

日本9级大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第一、日元可能持续贬值,这可能突出人民币的价值,导致人民币出现空前未料的升值压力;第二、地震对日本产业的影响巨大,宽松货币策略将是所有“危机”爆发先导国略(一如金融海啸、债务危机、超级大地震等等);第三、对日本金融债务将也有超级、未曾有过的影响。由于日本债务总水平全球第一高,日本政府债务占其GDP总量的200%(3月11日大地震后这个数字将至少再提高25%以上)。日本债市,完全可能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加上美元的不振,造成连锁反应。全球金融界可能因日本大地震而引发巨大动荡。对此,中国金融、货币投放必须要有超前进入警戒防备状态;第四、发达国家的美元、欧元、日元都实施极大的宽松货币策略,也将极大影响国际资金的超级回流。日本震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而日本资金回流则会导致资金出现结构性、总量的巨大变化;第五,地震可能刺激资金流入作为避险工具的黄金市场,导致黄金价格再度创出天价而走高。在全球可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宽松货币策略注定还将延续一定的周期。相信日本此次大地震,是继美国金融海啸、欧元债务危机之后,一场相当量危害全球经济、持续的一场经济大灾难。

而中国的金融、货币策略要顺全球大势而变,中国要建树的是:一个国家要让自己的货币在世界各国市场和国库中树立法定的地位,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实力。事实上,美元和欧元、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受宠,并且成为避险投资和很多国家外汇储备的选择,依靠的正是中国目前缺失的某种货币自由化元素:法治以及长期的政治稳定环境。在腐败猖獗、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之际,对于一个没有民主法制的国度来说,社会动荡仍然是一个现实的威胁。其他国家的央行要长期持有人民币,就必须相信北京将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权力制度,非人为领导人的变更,让国家拥有一个安定的、容易预见的未来,中国甚至还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大自然”环境,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最需要的就是要建树一个百年、千年不变的“法制国家”环境。

Ⅱ、“12字”大海孤舟的实践

目前,美元基准利率为坚持了近三年时间的最低的0.25%,欧元基准利率也是其历史十年来的最低1%,但“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过后启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质就是印钞票,他们用贬值的货币大量购买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却消耗了中国的资源,污染了中国的环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可能是所有成熟“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必然货币政策的选择。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所表达中国官方的声音是,中国官方应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最佳选择是“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称“12字方针”)。但“扩内需”对中国绝大多数公民来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绝大多数农村人是没有钱来消费的,怎样扩内需?“调结构”对中国国有垄断企业来讲也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减顺差、促平衡”,对地方政府谁愿意执行你这种平衡贸易、没有任何好处的经济策略?还正在展开一轮胜似一轮如火如荼的“出口创汇,吸引外资”新运动,中国必须重新审视这种新环境带来的这种重大的变化。

根据市场需求来投放货币,是市场经济最起码的货币运行准则。而美、欧、日等国货币,施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用现金美元回购庞大的国债等将可能是金融海啸之后发达国家相当长一段时间要实施的货币策略,而新兴国家必须要有长期的打算和来未雨绸缪的防范策略。

本学者提醒全球各国、必须第一警觉、在此值得历史特别关注的是:截至到2010年12月31日为止,美国联邦政府举债已超过14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之巨(此数据来源于2011年1月20日美国财政部网站最新统计数据,美国国债总额已达14.056万亿美元的新高)。与美国相同,日本财务省2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负债总额已达919万亿日元(是日本GDP总额的两倍),创历史新高,如果平摊到每一个日本人头上,人均负债约722万日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说,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负债,日本2011年的公共债务总水平可能会达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27.5%。如果这种入不敷出的赤字财政状况继续下去,再过五年,日本就可能陷入发达国家中财政最窘迫国的境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管是奥巴马政府、还是其它美国联邦政府、日本政府,都必将将在未来至少15年或更长时间之内面对这14万亿美元的国债壹壹化解或收回的国略,这么大天量的货币、怎么才能收回解决呢?最有效的收回和解决方案、措施可能就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国际第一货币天量现金美元一步紧似一步的回购巨额国债,这将是美国今后历届联邦政府、在今后一段时期的货币、金融战略战术,除此而外美国金融、货币的过往历史上还没有其它更有效的方略与措施来解决这一尖端问题的方案。那么全球第一国际货币美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用现金美元回购国债等将可能是美国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的策略,各大经济体与各个国家必须要有长远的实践和准备。然而宽松货币的根源是:

▲ 按市场经济容量需求发行货币,是市场经济最根源的本质与天性。

▲ 没有“宽松货币”大方略,就没有资本主义兴旺发达今天和过去500年。

▲ 没有资本与货币支撑,也是苏联昙花一现、霎那垮掉的一个历史必然见证!

▲ 同样,若是没有一个常态宽松货币的国家环境,中国30年的发展也从根源无法继续,更无法将中国发展带入一个更新、更高、更深刻的“高收入”时代……

用美元现金来购买美元国债,将可能是美国联邦政府未来一段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常态国策。否则,美国联邦政府及其美元国债达14万亿之巨,又用什么办法来消减、进而一步又一步的做梦打平呢?特别是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之后,美国又怎样来应对因金融海啸而积累的这如此之大的天量债务呢?为此,新兴国家必须要用十年以上时间来有效防范和思想实践来对付这种货币策略。

Ⅲ、美元欧元引发通胀?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都采取的是“宽松货币”策略。以日本最为突出,日元“宽松货币”实施了有20多年,日元国家债务已创历史、各个国家之最;美元的近70多年,更是靠国家债务在发展着美国的国家资本主义,至今创造了14万亿美元的国债更是200多年美国的之最。欧元区也是这样,“市场经济”的根源就是“宽松货币”――以市场经济容量来决定货币的发行量。这是当今所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差异和不同实施的货币和国家策略。到2011年3月1日,日元基准利率为0.01-0.001之间,美元基准利率为其200年来最低的0.25%,欧元基准利率为上市10年来最低的1%,而到此时人民币基准利率由原6.40%升至6.60%,贷款利率达6.06%、存款利率为3.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