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绍奇:“富二代”国企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贺绍奇发布日期:2010-08-04

「贺绍奇:“富二代”国企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正文

经过30年改革,国企在盈利和规模壮大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影响力、控制力也显著加强,如今不断有大国企上了各种各样世界500强的榜单,还有不少大国企获得了世界上“最赚钱”企业的“殊荣”,成为国企“富二代”。但“富二代”却无法获得国企的真正主人(许多同时也是消费者和公众投资者)――公众的尊敬和认同。究其根本,致富主要依靠的是国家不计成本的投入、特权和垄断。许多规模庞大、外表光鲜亮丽的“富二代”丑闻缠身,一身毛病,不仅传统上的痼疾未得到根本祛除,反而又添了许多新的毛病,“富二代”国企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是大而不能强。目前虽然有不少大国企成为世界500强,但这些大国企依然面临大而不能强的困境。做强要求国企在技术创新上发挥先导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我国大国企长期以来走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来提升其技术和管理水平,实际做法就是让渡其控制的国内市场换取跨国公司合资与合作。由于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合资企业不但没有能够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但其潜在危害却是毁灭性的:一是大国企 “自废武功”,完全放弃了自主研发,走上了技术引进依赖的道路,在技术研发上的惰性更加严重;二是跨国公司借助与大国企的合资不仅享受了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而且也借助大国企的垄断地位和特权(包括市场准入方面、反垄断豁免、政府采购等)垄断了有关行业和市场,严重阻碍了民间资本的进入。

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但通过合资分享国企垄断红利,而且还利用国企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全面对国有经济领域进行渗透。海外上市一直被当作是提升国企公司治理水平,推动国际化进程一个重要手段。为敲开海外资本市场的大门,政府首先将垄断行业的大国企推出。为支持这些企业海外上市,并维持其信用,我国付出了牺牲垄断行业改革、消费者福利和政府承担无限责任的高昂代价 。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投资银行凭借战略投资者身份渗透到国有经济各个领域和行业,参与垄断行业垄断租金分配和对消费者的剥削。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中国国企在发达国家收购和投资却以 “国家安全”、“主权基金不透明”和企业的“政府背景”等为借口设置种种法律和政策障碍,拒绝给予中国国企国民待遇,如雪铁龙收购案,招商银行、建行和工商银行在美国设立分行,美国监管当局都竭尽刁难之能事。我国目前推行的大国企国际化战略所付出高昂代价也注定了这种国际化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国企如果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不能在技术创新上领先,就无法突破西方发达国家歧视性的政策壁垒,只能接受“被国际化”的命运,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中的棋子。

二是大而不能倒。大国企大多数属于国家要保持控股和维持控制地位的所谓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行业,这就决定这些大国企大而不能倒的地位。由于有政府隐性担保,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和资本预算约束对这些国企的约束必然是无效的。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股份制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部门与机构和国企内部人的道德风险。中航油、中信泰富、东航等上市公司出现倒闭和重大财务损失都表明,国企股份制改革上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企吃国家大锅饭的顽症,只是改变了吃大锅饭的形式而已,其结局也必然是“吃完了财政吃银行,吃完了银行吃股市”。刚刚挂牌上市的农业银行就是最好的例证。审计报告显示,农行存在违规经营、内部控制不到位和风险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违规经营包括违规发放各类贷款、开立保函、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以及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等,涉及北京、河北、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大连等9家分行,违规资金高达105.53亿元。尽管如此,因为有政府信誓旦旦支持的承诺,这些都没有对农行上市产生丝毫影响。国企大而不能倒注定了国企可以随时通过各种形式透支政府的信用,借助垄断和特权维持其利润增长,通过对消费者的巧取豪夺来创造业绩,维持其资本市场的信用。

三是大而不能退。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主业非房地产的央企旗下78家房地产子企业退出房地产行业,但尴尬的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非公有制经济没有能力接盘。由于片面强调国有经济对某些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地位、国有经济影响力和控制力,我国许多行业和领域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公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这不仅阻碍了垄断行业的改革,而且也严重挤压了国有资本重组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与结构调整的空间,导致国企大而不能退。

四是大到不能管。随着国有经济集中度越来越高,国企规模越来越大,国企财力、行业支配力和整个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制造风险能力越来越难以控制和收拾。首先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大国企海外子公司频繁出事,如中信泰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过度冒险陷入倒闭。神华、国华能源、中石油、东方电气集团、中海油、大唐电力、华润电力、中国移动、中石化等相继不断卷入在海外企业行贿丑闻;其次是垄断大国企因有“皇家血统”不受地方监管,地方政府管不了。广东常虎高速公路就因中石油与广东省交通集团垄断企业为两个违规加油站纠纷而导致被迫停工两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亿多元;而另外一个隐忧就是,大国企巨大财力和经济影响力目前已经达到了与任何一方 “诸侯”(省、直辖市)称兄道弟,甚至让其“俯首称臣”的地步,而地方诸侯为了追求GDP政绩工程,对大国企是极尽讨好和欢欣之能事,以便能够获得财大气粗大国企大手笔的投资。而这种新的“政企恋”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地方政府针对大国企招商引资特殊优惠政策相比地方政府给予跨国公司各种优惠政策大礼包而言,完全不受节制(地方政府拱手奉送给大国企的各种政策优惠和特权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政治敏感问题的困扰),这必然进一步扭曲市场竞争,加剧垄断国企垄断地位,产生新的权钱交易。最后是行业监管部门没有办法对垄断行业国企实施有效监管。最典型例子就是电信领域资费和乱收费问题。

五是大到不能成功。从国家审计署2010年6月13日公布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集团公司、中国东方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6户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来看,财务造假、偷税漏税、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交叉补贴、不负责任的对外投资、滥发奖金福利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几乎一样不少,而且涉及金额均以亿计。东方航空在资不抵债、所有者权益为负49.2亿元、亏损累计高达135.92亿的情况下,其所属7家企业在 2004年到 2008年 却 直 接 将1.0346亿元人民币收入用于发放奖金、补贴和业务招待支出,中饱私囊。除此之外,浪费闲置资产、不负责任投资所导致损失均在亿元规模之上。而就是这样劣迹斑斑的国企,国家却不得不在金融危机期间动用几十亿元巨款对其进行救助。

自十五大提出要对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与结构调整改革以来,垄断行业改革与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与结构调整并不协调,在垄断行业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与结构调整就变成了单纯的“做加法”,即加强国有经济在优势行业集中。在工业经济95个行业中,国企分布在其中85个行业内,其中许多行业国有经济仍然占支配地位和垄断地位,国有经济进一步集中,强化了国企在相关行业寡头垄断地位。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国企经济集中或无节制扩张却无任何法律手段的控制。我国2007年《反垄断法》给予了国有经济集中反垄断审查豁免。目前,许多行业国企经济集中不但没有引起决策者对集中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机制破坏的关注,反而得到各级政府的鼓励,甚至政府行政公权力强有力的推动。集中度的提高造就了越来越多超大型的国企集团。这些集团业务结构与公司结构日趋复杂,经济权力和影响力也愈益强大,不仅如此,这些超大型国企集团不仅在主业上向上下游、相关产业进行扩张、延伸,而且对非主业领域也进行大规模地扩张。如中信集团目前已经成为涵盖金融服务业和非金融服务业的超大型集团,其金融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基金、金融租赁所有门类,非金融业务包括房地产、工程承包、资源与能源业务、制造业、信息产业、商贸与服务业等。截至2006年底,金融类资产达到8161亿元,占集团总资产的78.3%;营业收入38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净利润占50.4亿元,占中信集团公司净利润的77.9%。非金融类资产达到1072亿元,占总资产10.3%;营业收入425.9亿元,占中信集团营业收入51.7%;净利润占26亿元,占中信集团净利润40.2%。中石油、中国移动也正向银行、非银行金融领域大举进军。中石油集团2009年4月22日通过增发方式成为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控制股东,随即对该银行进行重组,重组后更名为“昆仑银行”,银行总部搬迁到北京,中石油的目标是要将该银行建成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国际化银行。2009年7月,中石油收购宁波金港信托。目前中石油金融服务已经延伸到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行业。在中石油集团公司网站关于集团主营业务介绍上,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集团主业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中移动集团也开始进入金融行业,宣布要通过定向增发形式,对上海浦发银行注资。

这些超大集团依托其垄断地位和庞大的现金流,不仅突破了我国金融行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现有格局,而且也打破了商业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禁忌。在垄断行业改革滞后、监管薄弱的情况下,垄断行业无节制的扩张只能进一步增加垄断行业改革的难度,使垄断行业监管变得更加困难,并可能导致垄断滥用进一步向其他竞争性行业延伸。实践证明,当垄断大国企大到了不能倒的地步的时候,其通常也就是大到了不能管和大到不可能成功的险境。因此,如果不能在垄断行业改革和监管改善上取得实质进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其可能造成乱象和危害将是十分深远和可怕的。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