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业良:提高公务员工资意味着什么?」正文
今年4月12日,财政部长项怀诚宣布政府将大幅度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此举大约耗资800亿元,使4500人直接受益。不久前又传来消息说中国政府将在下半年再给公务员增加15%的工资(从10月1日开始算起),加上4月份的加薪幅度,今年公务员的工资将提高30%。据说这是1988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第五次增加工资,然而却是最近两年中的第三次,这说明近年来公务员工资提高的平均间隔时间已经大大缩短。虽然每次增加的幅度都不算大,但是考虑到全国范围公务员数量的庞大规模,即便增加少量工资,对于国家财政来说也是一个必须咬紧牙关的数字。
一般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9.11事件”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增长减缓的压力,提高公务员工资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相关的政策措施还包括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额、增发国库券和对外贸企业出口足额退税等。
还有人认为提高公务员工资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部门控制了相当的经济资源,那么在公务员收入不足以满足其合理的生活需要或者当公务员收入与周围人(特别是与外资企业员工)相比存在较大反差时,就会出售手中的权力为本部门或个人谋取私利。他们甚至认为提高公务员工资有利于从体制上消灭腐败。
笔者认为这种类似于“高薪养廉”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首先政府控制经济资源的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客观上造成“设租”和“寻租”的土壤,而对腐败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则是腐败得以盛行的关键;其次,惩戒不力或威慑不足,加上各种形式的隐蔽手段使得被举报和惩处的概率降低到令有权者跃跃欲试的程度,从而使腐败的犯罪收益大大超越犯罪成本。再者,腐败者的贪婪绝不是增加区区几十元或者数百元的工资就能填充得了的,更何况这种加薪是人人有份的,对于手中大权在握的公务员来说,普遍加薪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激励意义。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增加工资通常是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如果人均GDP显著增加,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应有相应的增加。但公务员工资属于公共支出的一部分,它的来源主要是财政税收,如果财政税收有长期稳定的增加,公务员增加工资才具备经济基础。然而公务员加薪到底是应当采用普遍分级增加的形式,还是应当根据公务员个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业绩和服务态度等较为客观的指标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提高,哪一种形式更能促进效率提高,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验。
笔者个人认为,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对某一特定群体给予加薪有可能引发其他行业或群体的攀比和连锁反应,最终使得加薪的实际效用降低。目前公务员人数总体规模仍然过大,需要进一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削减政务和审批手续。如果说公务员工资偏低就意味着人们将不再把公务员看作是择业的首选目标,在政府部门工作不再具有原先的那种特权和种种公开或半公开的实际利益,那或许正是我们长期所期盼的结果。
是否应当提高某一特定群体的工资,这一问题属于收入分配研究的范畴,而收入分配问题可能是经济学中最难以达成一致性见解的研究领域之一。对于收入分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不可避免地涉及制度背景和利益冲突,并且带有明显的规范分析的倾向。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制定此类政策时需要特别谨慎,而不应把它作为一种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工具而频繁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