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应该逐步坚定地减持美债」正文
没错,全球金融秩序正在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是否应该增持美国国债的争议甚嚣尘上,而"金砖四国"峰会前夕各国对美元的争议,显示美债是全球美元持有者的难题。
中国应该逐步、但是坚定地减持美国国债。这不等于我们应该不顾现实提前暴露实力,甚至有意误读对方的数据。6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金额缩减至7635亿美元,当月小幅净减持44亿美元,为去年2月份以来首度净减持。
这一数据普遍被误读为中国减持美债又一明确信号,这些解读者忽视了当月中国净增持美国长期国债103.27亿美元这一数据。与普遍的误读相反,中国正在减少短债而增配10年期以上的长债,只能说明风险偏好上升,而不能说明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事实上,5月份,"金砖四国"的央行有可能增持了600亿左右的美债。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是,购买国债的资金流入不敌资金流出,4月份有532亿美元的海外资本净流出美国,而3月份则为净流入250亿美元。
不像《华尔街日报》这只报喜鸟所说,上周美国30年期国债拍卖大获成功,说明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已经恢复。美债拍卖成功说明美元持有者被绑架之后无可奈何,他们患上了美元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帮助美元以保证手中的美元资产尽量不缩水。出于维护全球金融秩序的需要,各主要美债购买国继续维持美元体系,一旦美元崩溃对谁也没好处,但市场资金才不管这些,他们不愿耗在美国打持久战,飞速投奔其他有利可图的市场。
美元持有国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手中的美元被绑架之后无处可去,并且,为了本国的出口市场与大宗商品,还不得不维持美元的地位。
"金砖四国"峰会前后对美元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一切。6月16日,"金砖四国"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召开首次峰会。峰会召开之前半个月,俄罗斯、巴西传递出抛售美债转而购买IMF新债券的意向,但在会议即将召开之前,俄罗斯财长库德林却表示美元状态良好,全球储备货币没有替代品。他强调巴西、中国、俄罗斯和印度这"金砖四国"对美元、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及四国共2.5万亿美元出口市场的依赖。
市场只有永恒的利益,想想日本为什么力挺美元吧!美元的疲软与日元汇率的上升已经让日本出口大受打击,5月份的日本核心机械订单大降5.4%,这让日本惊恐不已,只有恢复日本低利率、软汇率的格局才能让日本出口恢复增长。而俄罗斯也清楚,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出口国,如果美元受到致命打击,全球资源市场将乱作一团。
"金砖四国"何尝不想建立公平的超主权货币,问题是依赖IMF的特别提款权在现阶段与依赖美元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让特别提款权转为储备、结算货币还遥遥无期。
但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与日本不同,这些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和内需市场,如果这些国家力挺美元,把美元放在火上烤,相当于放弃了追求内需市场的努力。想想日本失落的20年吧!由于坚决把本币与美元捆绑在一起,形成日本套息市场,导致日本永远无法摆脱美国的掣肘,成为美国金融机构定期收割的麦场。
难道中国想重蹈日本的覆辙吗?即使想走也走不了。中国正在通过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政策,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架桥、高速铁路、畅通的物流网络。所有这一切都在指出,中国未来的目标是建立全球最有效率的制造基地,在这个制造基地上创造出的产品由谁来消费?由美国人吗?拜托,美国正在改变超前消费模式,这一模式是不可逆转的;靠"金砖四国"吗?也许,但"金砖四国"国内同样存在产能过剩问题,贸易摩擦正在增加,资源国与制造国的讨价还价一样不轻松;靠中国国内消费吗?目前集中财力进行基础建设,又通过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分流民众财富,通过低效率的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复苏之路,将使国内消费的提升更加艰难。事实上,提振内需指的是小政府、大市场,指的是市场经济的全面变革。无论如何艰难,提振内需仍然是全面振兴中国经济最可靠的路。
减少出口依赖,逐步、但是坚决地减少美国国债持有量,才能让中国经济从美元战车上松绑。有学者提出,增持美债仍是惟一选择,他们想让中国经济在美国市场上绑死。如果中国像日本一样依赖美元,只会比日本更惨,因为中国的出口核心技术比日本低得多,并且没有完成货币国际化过程。
已有的美元已经被绑架,新产生的顺差不应主动要求捆绑,难道非要等到中国贸易顺差日益收窄,直到被美元市场一脚踢开吗?
主动进行货币互换,主动融入国际化进程,减少彼此贸易摩擦,向美国施加压力要求保持美元信用――这是"金砖四国"峰会所能取得的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