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介仑:牛根生,你何必要撒谎

作者:齐介仑发布日期:2009-03-14

「齐介仑:牛根生,你何必要撒谎」正文

自2008年9月中旬开始,由河北三鹿事件触发并迅速波及到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丑闻,时下已延续半年之久,大量结石患儿的应急救治及长期跟踪显然需要多维度介入,尽管现在看来,来自社会各界的各种建议和措施正在陆续展开,但有一点似乎是不容争辩的:不论三聚氰胺事件最终处理结果如何,广大消费者对于中国牛奶以及由牛奶衍生的相关产业的不信任已迅速蔓延开来,而这样一个凭借多年消费习惯才一点点搭建而成的信任评价体系,它的崩溃来得太突然,而它的重塑之路必然更为漫长、艰难。

跌落

作为所谓行业潜规则的三聚氰胺,最终牵出的是一大批国内乳制品知名企业,蒙牛、伊利,均赫然在列,公开的消息均可轻松检索浏览,而蒙牛则因其精神领袖牛根生近年来在媒体与公众面前的诸多高调亮相、高调鼓吹以及在三聚氰胺事件前后非常不诚实的表现,受到了业界更多的批判甚至谩骂。一直以慈善家自居而且动辄指点江山、指挥若定引得大量创业后来者顶礼膜拜的牛根生以及他所领导的蒙牛,一时间颜面大跌,声望一落千丈,市场表现一挫再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聚氰胺事件尚未做出系统性应对方案,企业腹背受敌、捉襟见肘,蒙牛的高端牛奶产品“特仑苏”再度成为众矢之的。致癌性物质OMP到底有没有添加到牛奶之中去,添加了多少,毒性到底有多大,OMP究竟是不是IGF-1,业界已有定见,而这一次,牛根生却依旧选择了他的“瞒天过海”之策,企图利用国家质检总局的所谓鉴定以及邀请到的某些专家所陈说的意见用以“危机公关”。本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为搪塞一下就过去了,结果却搞得适得其反,大量聪明的网民以及各路敬业的媒体记者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到并展示出来各种材料,证明的却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蒙牛以及牛根生实在太不诚实,他又说谎了。

供职伊利16年,做到副总裁的位置,因与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后因挪用公款而锒铛入狱)出现意见分歧而最终无奈出走,直至1999年另立山头成立蒙牛乳业并“赤手空拳打天下”经历短短六年发展,成功超越伊利成为行业翘楚,牛根生的确创造了诸多奇迹,有些案例甚至已被写入MBA教程。于是,牛根生认为,他有他自认为正确的一套商业逻辑及为人处世之道,于是,他在坚定地在按照自己的逻辑往前走。只是,这一次,又一次,他明显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的发展,而这种对形势的误判并非缘于自己的疏忽、不懂或者无可奈何,而是,刻意的撒谎,故意的隐瞒,而这正是牛根生以及蒙牛受到攻击的核心所在,直至最后,牛根生几近将自己演绎成为令国人唾弃的千古罪人。这一天一地的上升与跌落,仅短短半年,实在令人遗憾,令人感叹,更令人反思。

或许,这本来就是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走向成熟过程中必然需要经历的阵痛,需要借此化茧成蝶。或许,蒙牛以及牛根生只是众多类似企业以及企业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蒙牛事出,给大家提了个醒,前车之鉴,未尝不是好事。再或许,贪婪逐利的自私本性本来就是企业家很难甩掉的劣根性,如同人的劣根性一样。但,作为一个日渐丰满的民族企业的代表,作为一个以13亿甚至更多人健康为基础的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何践行而不是空喊“企业公民”概念,如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百年老店并长盛不衰,直面现实,勇于担当,以诚相待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牛根生显然缺乏的正是这样一个基本的道德标尺。

谎言

三鹿事件刚刚出现,牛根生立刻站出来与三鹿划清界限,公开宣称,蒙牛系列产品绝对不含三聚氰胺,请大家放心饮用,而随后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令牛根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原因则在于“有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

如果牛根生尚可称得上自我忏悔,那么他是说了这样一句话:“责任在谁?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不知道’这三个字绝对不能成为自我开脱的理由,因为无知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但问题又来了,你作为一个行业老大的老大,居然连一个起码的行业潜规则都不知道,难道不是笑话吗,当消费者傻子了?

牛根生甚至说,无论是与非,无论长与短,我们都要坚决地、彻底地、全面地负责任。

“我们宁可轰轰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琐琐地活着,如果因为负大责任而死掉,死而无憾,至少,负责任死了比不负责任死了光荣得多。“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

事实证明,后面事情的发生与发展,实则推倒了牛根生上面的论述,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力图掩盖、欺骗,直至最后无法掩盖,不能再欺骗,而此时,公众的愤怒已达到顶点。蒙牛的错误动作,使得市场形势一溃千里,眼见自己质押在大摩手里的股票要被竞争对手买入,牛根生失声痛哭、声泪俱下,展开四处求援,并如同娃哈哈的宗庆后一样,祭出民族产业这面大旗,成为笑柄,大家普遍认为,牛根生的眼泪,是缘于惟恐失去对蒙牛的控制权,而非建立在对消费者人身伤害的同情惋惜之上。想必此种推断,具备充分的合理性。

特仑苏事出后,蒙牛方面公然宣称,“内蒙古质监局实地考察后的报告明确指出,‘能够证明OMP牛奶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未添加IGF-1’”。在蒙牛就此给出的公告中,蒙牛表示,第一,OMP与IGF-1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第二,OMP就是国际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其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

随后的记者调查及学者研究则显示,FDA并未就此出具对于蒙牛特仑苏安全性的认可,而且国外很多学术期刊在这方面有所研究,主流意见认为,IGF-1能增加癌症发病率。因为IGF-1是一种激素,如果体内激素含量偏高,会引起很大的副作用,尽管在一定比例内并无显著风险,但也属于未经批准严格禁止之列,而且众多研究者认为,OMP与IGF-1的分子式完全相同,根本就是同一物质,蒙牛的说法不值得反驳。

自2007年便已发文质疑蒙牛OMP的知名学者方舟子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根据蒙牛公司申请专利时公布的材料看,OMP分子量的大小、氨基酸有多少个,这和IGF-1是一模一样的,而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居然分子量、氨基酸数量相同,一模一样的,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根据蒙牛的专利,100克特仑苏牛奶中添加的IGF-1的含量高达5.65~16.8 mg,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100g特仑苏牛奶中的IGF-1含量比人体一天的分泌量(10 mg)还高。如果他们真的添加了这么多的IGF-1,就很值得消费者担忧了。

蒙牛说,MBP是从新西兰公司进口的原料,但滑稽的是,在蒙牛以前的OMP牛奶材料鉴定会上,蒙牛一直宣称这是蒙牛公司联合国内一家机构(国家公众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开发的,又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合作,属于独立研发。这样的表述,显然前后矛盾。

特仑苏事件出现后,国家质检总局已明令禁止蒙牛的OMP添加,而大量与之相关的连锁动作也势必要展开,关于受害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关于蒙牛对此过失的责任认定、追究,如此种种。

一个伟大的企业,需要一个伟大的企业家,而一个伟大的企业家身上需要具备诸多优秀品格,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真诚,而牛根生,说一套,做一套,念的是两本经,他悖离了这个正确的跑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希望牛先生能够有朝一日明白此理并最终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使得蒙牛真正成为伟大的企业,自己真正成为伟大的企业家。

以消费者的人身安危做测试,事出后,撒谎,欺骗,说来实在可耻。不是吗?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