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欧美新常态等于低增长高失业率 中国不同

作者:林毅夫发布日期:2015-03-25

「林毅夫:欧美新常态等于低增长高失业率 中国不同」正文


过去这一年来,“新常态”是在中国媒体上使用最多的一个词,最早引起注意的是,去年5月份总书记到河南考察提出的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然后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几个特征做了全面的阐述。现在国内新常态被用到了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
“新常态”原是个舶来品
新常态这个词最早其实是在美国,2008年雷曼兄弟倒台,爆发了自三十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经济危机,在2009年的时候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家就使用了新常态这个词。今天想跟各位谈一谈美国发达国家的新常态有什么特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跟我们国家的新常态到底有什么不同,在新常态下我们经济发展的态势到底会怎么样。
美国2009年用新常态这个词,讲的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可能会经历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高,而在金融市场上投资风险非常大,平均回报率也相当低。
2009年华尔街的金融家做出了这个判断以后,过去六年时间里发达国家的表现也就是这种特征。
美日欧等经济体陷入“新常态”
从美国来看,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是接近负增长,到了2013年的时候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9%,2014年的时候大家觉得美国经济有所复苏,年初的时候预计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2.8%,尤其是美国第二、第三季度的时候达到了4.7%、5%。但是第四季度又掉到了2.2%,去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2.4%,要比年初预计的2.8%还低0.4个百分点。
美国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失业率达到了11%,甚至更高,现在统计失业率降到了5.7%,恢复到了危机以前的水平,我们知道这是统计失业率,因为在美国对失业的统计是这样,如果一个劳动者失掉了就业,一个月不找工作,这样就算退出劳动力市场。由于发生危机以后经济增长不好,很多人失业以后就不去找工作,导致美国的就业人口劳动参与率和过去相比是少了差不多三个百分点,那些人不去找工作,所以实际上是失业的,如果把增加的劳动参与率的降低也作为失业率的话分母变成分子,美国的失业率还是将近10%,就是低增长高失业。
美国是这样,欧洲大家也很清楚,欧洲国家在2009年的时候是负增长,在2010年的时候恢复到正增长,但是2012年的时候又是负增长0.6%,大家预计可能会恢复到1.1%的增长,实际上增长只有0.8%,相比年初预期少了0.3个百分点,而且也没有恢复到长期增长的三个百分点,没有出现危机之后应该有的常态。
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西班牙的失业率超过了25%,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了50%。
日本从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一直非常疲软,也有“逝去的二十年”这样的说法,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希望能够给结构改革创造空间,安倍在2012年底上来以后2013年的增长率是1.5%,2014年初预计是1.3%的增长,年底一盘算经济增长率只有0.2%,还是在衰退当中。和欧美国家相比,日本只有百分之五点多的失业率,但是日本长期的失业率是只有1%,欧美国家和日本相比是非常高的失业率,这也是美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低增长高失业率。
那么,为什么股票市场上面投资风险会非常大?因为失业率高的时候发达国家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所以政府社会保障金就多了。以日本为例,在1991年的时候日本积累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60%,在OECD国家属于最低水平,现在日本政府积累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百四十,所以在世界各国当中是最高的。
发达国家现在的政府财政赤字普遍超过100%,如果持续下去会步日本的后尘,为了降低政府还本付息的成本就把利率压得很低,日本从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基本是零利率,发达国家基本也都是接近零利率,零利率怎么维持呢?那就是要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就有非常多的流动性,到处是钱,但是在经济增长缓慢的状况之下发达国家不容易找到好的实体经济的投资机会,金融家们就开始做短期的投机,把这些钱投到股票市场。
就以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为例,在危机前最高的是2007年1.3万多点,当时大家都知道美国的股票市场是有泡沫的,现在危机爆发了,美国实体经济没有恢复,表面上看现在美国企业的利润在增加,因为资金不需要成本,增加的利润是从资金成本下降得到的,并不是效率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美国的股票市场指数从1.3万点变成1.8万点,代表了泡沫更大,金融市场上面投资的这些都是新制度,有的泡沫没有破灭,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破灭,因此通常情况下任何信息的风吹草动都可能造成股票市场价格大涨大跌,平均回报率其实是低的。
中国的新常态
这是发达国家的新常态,我们国家的新常态又是什么呢?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讲了九大特:这里包括消费结构变化,以前我们有三大件的说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后来变成手机,每个新产品出来就带来了一个消费高潮,现在已经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新的增长热点不像过去那么容易找到了。
原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大量的扩张把农村劳动力往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移,那些产业逐渐失掉了比较优势。还有人口老龄化,还有环境的承载力的问题、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让我们告别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多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长,从过去基本上是两位数的增长往下调。
仍有后发优势
但是调到什么样的点我们才会进入一个相对可以支撑的、能够长期维持的增长率?我们从2007年一个季度又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下滑,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增长只有7.3%,今年前两个季度下滑的压力还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判断中国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应该从两个角度判断,一个是经济增长的潜力有多大,另一个是挖掘潜力,让潜力变成实际增长率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什么?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靠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要不断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为什么可以不断提高?靠的是技术不断创新,一个产业里面的产品生产的效率可以更高,或者是同一个产业的产品可能更好,除了这个之外还要不断地出现一些附加价值比现在的产业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所以可以把劳动力、土地资本的资源从现有的产业往附加价值更高的新产业转移,这样劳动效率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经济就可以不断增长。这个道理不管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发达国家要维持长期的收入增长也同样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产业需要不断升级,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发展中国家是这样,发达国家也是一样。
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有一点不同,发达国家的技术跟产业都是在世界最前沿的,它的技术创新必只能是自己发明的技术,它的产业升级也必须自己发明新的产业。我们知道科技发明有一个特性,如果用一句成语形容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去当兵你能当上将军的话扬名立万有地位有财富,但是成就一个将军可能要死掉一万个士兵。技术升级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要发明一个新技术需要大量地研发,大部分的研发都是失败的,即使申请来了专利,真正有价值的也没有几个。
当然了,如果你发明了一个新技术、创造了一个新产业,这个东西有市场机制的话它的回报率就非常高,为了得到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需要大量投资没有这种回报的东西,所以这样的话从实践的经验来看固然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到今天为止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的,但是发展中国家平均的增长率、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人均GDP的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不到一个百分点,所以发达国家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增长率即使是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增长率也就是百分之三。我们发展中国家同样有技术创新,同样有产业升级,但我们是在国际的技术前沿、产业前沿、内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什么是创新?就是过程当中可以有很多消化吸收借鉴模仿的空间,这样做的话创新的成本就低了,风险也就小了,升级的成本就低了。
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这个和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差距,给你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上面的便利也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制度可以高于发达国家两到三倍。改革开放以后取得平均三十六年每年百分之9.7%的增长,哪项技术真正是我们研发的?我不敢说没有,但是非常少,为什么我们增长的速度可以是美国的四倍,靠的就是这个后发优势。
仅相当于日本50年代初
问题是后发优势已经用了三十六年,还有多少?这是我们对于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有的学者认为我们的后发优势已经弄了三十六年,世界上真正利用这个后发优势取得快速增长的过程不多,主要是亚洲四小龙,他们利用这种后发优势实现二十年经济增长后速度就放缓了,降到了7%以下。所以国内就有判断说既然我们已经超常地利用了后发优势,我们现在已经高速增长了三十六年了,经济增长可以降到7%以下,我个人对这个看法不完全赞同。
看后发优势不是看过去的增长多快,而是现在平均的产业、平均的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怎样判断我们现在平均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好的指标是看人均GDP的选择差距,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就代表了平均的技术和平均产业的附加价值。
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去年的人均收入是七千五百美元,按照购买力评价,如果按照市场汇率计算我们是13%左右,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直到去年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美国,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代表我们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只有美国的差不多四分之一。
真正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实现快速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人均收入在美国20%几的时候日本是在五十年代初期,新加坡是在六十年代中期,韩国是七十年代中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二十年左右8%到9%的增长,这个后发优势如果能够实现就代表我们有这个潜力。我们应该还有二十年左右8%增长潜力的可能。
………
保持7%增长 2020年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全世界最低的水平,只有40-50%,政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民间的储蓄也高,将近百分之五十,可以用政府的钱来撬动民间的钱,再加上有四万亿的外汇储备,达到7%的经济增长基本没有问题。不仅是2015年,整个“十三五规划”期间我们都可以达到。
现在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是13%,按照十八大提出的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的计划,如果能够实现比7%高一点的增长,到了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也可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010年我们的人均GDP是4400美元,翻一番是8800美元。
如果发达国家的经济是新常态相对疲软,我们保持7%左右的增长就是高增长,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如果加上人民币升值,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币值和2010年相比已经升值了40%,未来几年再升值不到10%,到2020年人均GDP就可以达到12610美元。按照现在世界银行的统计指标,代表我们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了高收入国家,那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谢谢各位!
(3月22日,林毅夫在201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上的发言摘录)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