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中国在世界经济变迁中面临的挑战」正文
三亚・财经国际论坛12月15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发表了题为《中国在世界经济变迁中面临的挑战》的演讲。吴敬琏说,两类经济“镜像互补”的旧格局已告终结。中国如果不能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型,不能够提高效率,继续靠增加投资来维持增长,中国经济就会陷入一个投资汇报递减和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双重压力,最终导致危机。
以下为吴敬琏演讲实录:
吴敬琏:谢谢剑阁,因为他给我的八分钟时间,所以我只能开快车了,我这个讲的题目叫做《中国在世界经济变迁中面临的挑战》,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应对这个挑战也许我们能够为世界的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讲几点:
第一点,两类经济“镜像互补”的旧格局已告终结,在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前全球的经济格局大概就是这类状况了,就是有两类经济,这两类经济各自都有自己的失衡,一类经济就是东亚国家,东亚的一些国家他的一些失衡表现为储蓄和投资之间的余额量很大,另外一种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从二战恢复以后逐渐的就因为这个消费主义和高福利就出现了储蓄对于投资的缺口越来越大,这两类失衡的国家要建立一个互补的的关系,这两个国家失衡完全相反就像照镜子一样,东亚国家以日本开始就利用西方国家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把这个储蓄对投资的余额让渡给发达国家,用进出口来弥补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支持了这些国家的经济高速的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这种在“两类失衡”经济之间建立起来的镜像互补关系已经无法维持了,我们可以分别的来看,从东亚国家来说,这个出口导向政策就是由大量的进出口就是出钞把自己的储蓄余额让度给发达国家,让发达国家来买自己的出口产品。这个开始的时候是非常成功的,可是所有的这些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在成功的实施了这种政策一二十年以后,无一例外的出现了货币超发、资产泡沫和资产市场最后的崩溃引起的危机。最先出现的这种危机的是日本,接着来的就是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了,比如说韩国、台湾、马来西亚等等。
我们是后来采取了这种政策,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4年外汇改革以后我们才全面的采取了这种出口导向的政策,这个政策非常的成功,但是到了大致上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们也感觉到跟东亚的那些国家和地区同样的压力,就是货币超发,房地产的股市泡沫膨胀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所以,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因为这个在采取旧的增长模式的情况下,投资率不断的提升消费率相对的降低,他一定会出现一个消费需求不够的问题。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不够,这个东亚的这种做法出口导向政策就可以弥补这方面出现的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如果你不能够改变这种用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的话,以后国内经济会发生问题了,所以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要改变增长的模式。
从发达国家来说也有一个同样的问题,这种靠镜像互补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它就导致了资产负债表的高杠杆化,在美国来说就是发烧。所以于是资产负债表高杠杆化的结果就爆发了所谓资产负债表的危机,所以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了这种模式也不能维持了,许多西方国家现在正在经历艰难的调整过程,这个调整过程的实质就需要提高储蓄率和去杠杆化。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够实现我们的增长方式的转型,不能够提高效率继续靠增加投资来维持增长,中国经济就会陷入一个投资汇报递减和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双重压力最终导致危机。
可是,中国提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已经有十几年了,但是进展缓慢,为什么进展慢呢?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总结,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存在体制性障碍。那么怎么样才能打破这种体制性障碍呢?真正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只有通过改革消除这些体制性障碍,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目标,才能解决我们眼前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共十八大应该说响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和全国上下所提出的这个要求,我体会十八大提出的两个重要的任务,第一就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各项支柱以便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另外一项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当然这两个任务是互相联系的。
当前中国竭尽全力来实现这两大任务,如果这样的任务能够实现,因为现在还是一个党中央的决定,这个需要全国人民一起来贯彻,如果我们能够顺利的实现这两项任务的话,随着中国体制的改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国内消费将会有较快的增长。这样,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的角色也会从一个提供制成品的世界工厂和出口大国转变为一个向全世界提供巨量有效需求的巨大市场。
因此,十八大提出来的宏伟目标,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都是巨大的福音。谢谢!
来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