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21世纪改革慢下来了,怎么办?」正文
编者按:下文为吴敬琏教授在中欧1995-99级校友5.10返校日上的演讲实录。
转型、升级、创新、颠覆,八个字,四个词。转型、升级是近十来年讲得比较多的事情,但是革命尚未成功,还有待我们努力。
那么怎么能够转型、升级成功呢?转型、升级这十几年,大概从95年开始,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就开始讲转型、升级。转什么型呢?开始叫增长方式转型,后来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转型的核心内容就是升级,产业要升级,要提高它的效率,要有技术创新。但是这个事情干了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实现。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两个五年计划过去了怎么还没有转过来呢?当时有一个结论,是说存在体制性障碍。正好03年中共中央通过一个决定叫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这个决定当中点出了这一条,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体制性障碍,所以叫推进改革。把这个体制完善下来,才可以实现转型。
这个决定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所以我们在05年制订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就用了这个词,而且做了具体的分析。当时分析这个体制性障碍集中在一点上,就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这是一个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因为92年的十四次代表大会就明确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正好是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和接着而来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开启了我们从94年开始的改革。这个改革,为我们中国经济崛起创造了体制的基础。
但是,我们在总结时发现,到了21世纪这个改革慢下来了,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倒退。政府在资源配置当中变得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妨碍了第十个五年计划当中的继续实现转型升级。应该说做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但是遗憾的是,这个结论做出之后,几乎有十年的时间没有得到实现。
这就造成了我们十八大之前全国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但是问题积累起来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十八次代表大会对这个问题做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做说明时说的。这个核心问题就在于在资源配置中到底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还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十八次代表大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这个问题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中全会根据这个决定,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我们现在正在执行这个战略部署。所以我对这八个字的回答我想说三点意见。
第一,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地位。我们现在在做一件什么事?这就是十八次代表大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做的部署:我们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市场经济体系,或者说在一个民主法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系。
今天下午我在闵行吃午饭的时候说了几句。回想我们在闵行开始办学以来,历届同学为什么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从学院获得的知识支持了我们在创新创业上做出了很多成就。这个归根到底归功于什么?当然有很多方面的贡献。有我们学院的领导,学院的老师,上海市、交大的支持,其实归根到底,我们有幸赶上了上一波改革的浪潮。
我记得很清楚,1989年以后,我们学院的前身整个教学工作停顿了。我们和中方的领导单位的关系处得不是很融洽,所以就想要找一个新的“婆婆”,搬一个地方。这个时候政府换届了。92年十四次代表大会之后换届,93年国务院换届。国务院换届之后,我们的行政领导单位是中方的国家经委的主管国际和干部教育的副主任,就是陈副主任。陈副主任认为,前一任国家经委的领导提出放我们走是不妥的,他力图挽留,但是因为过去处得不好,我们这里特别是外国教员坚持不留在北京。
在92年到93年期间,我们物色了很多地方,派出我们的校董来上海接触。因为在94年上海发展战略制定过程当中,我跟上海的几位老领导都比较熟悉,所以学校让我来敲敲边鼓。这个时候正好是十四次代表大会和酝酿十四届三中全会50条决定的时候,改革的情绪高涨,浦东的开发如火如荼,所以我在上海接触了汪道涵老市长和当时的徐匡迪市长。
这两位新老市长都是具有世界眼光的。认为上海这个地方、浦东这个地方应该有这样一个学校,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一个管理学院。所以他们欣然表示欢迎中欧到上海来。有空的时候我想来看看浦东,我就来到了金桥,当时朱院长就来问我来上海干什么?我就讲到了我们学院的前身有意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