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农地所有权不稳定导致农民短视行为」正文
“2014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在演讲时表示,很多人批评农民有短期行为,其实,这跟农地的所有权有关系,所有权越不稳定,他就越有短期行为。
党国英给出几条建议,第一,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土地制度。第二,加快城镇化步伐。第三,改变耕地的保护思路。第四,改变技术模式。第五,发展合作社。第六,改变财政支农方式。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党国英: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现在全世界农产品的供应能力在增加,中亚的、非洲的、南亚一些国家,政治形势发生变化以后,农业效率在提高,供应能力在增加,特别是欧盟他的一些农业计划方式也在变化,我注意到他已经开始在取消一些重要的农产品的配额,那就是说欧盟可能越来越不太害怕,他的农产品的价格下跌,估计未来全世界的农产品价格下跌会到一个时期。
我在一个地方调查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位我认为很有见地的农场主跟我说,如果我们中国政府取消了补贴,他认为全国农业的老板、那些公司都要亏本,在座的有很多农业企业家,大家看他说得对不对,我认为是蛮有道理的。我们在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我们究竟对我们的农业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如果在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情况下,能不能保持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求平衡,进一步说我们要不要保持,各位在媒体上看到我们遇到一个很有影响的专家,说我们中国农产品的进口,相当于进口了7亿亩土地的产出,这是一件好事情,可以降低我们的环境压力。还有人说我们中国的石油都不害怕大规模地进口,农产品为什么要害怕呢?国家的粮食安全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所以现在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很有争议的一个看法,对这个问题我谈一点自己的一些意见。
首先我认为中国提高农业竞争力,靠提高竞争力的办法来保持我们主要农产品的供需平衡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一点,农产品价格相对降低,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我们的实际收入增加,换句话说,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如果降低一个百分点,我们估算老百姓的实际收入会大概增加0.3%,我们现在用购买力平价比较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总量。如果我们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对我们的实际收入提高,在国际上的排位,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注意到农产品价格下跌,是说相对下跌,用另外一个指标来讲的话就是恩格尔系数下降,吃饭开支比重占总比重下降。还有一个意义是对老百姓的储蓄消费模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未来很担心的一个事情是,我们中国未来的总需求能不能支持未来再繁荣20年、30年,这个总需求能不能撑得住,能不能保持足够的总需求,消费需求又非常关键。农产品价格的相对降低,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减少储蓄,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不仅仅维持我们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意义,甚至还有改变国际贸易关系的意义,因为时间的问题我就不便多说了。
还有一个意义是我们农业竞争力提高以后,真正能够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问题,我们的农民如果真正成为农场主的话,我们知道农场主是一个标准的中产阶层,农民成为中产阶层,我们社会的基本架构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是一个。
再一个是我们在研究当中还注意到一个情况,固然当今时代不存在好像哪一个国家、政府对一个国家搞经济制裁,通过粮食禁运实施,以粮食做武器对你搞经济制裁好像不容易发生。但是国际农产品进出口领域,大的进出口商会把价格作为竞争的策略,这种策略足以使价格发生很大的波动。我们在调研当中甚至注意到国内都是这样的,因为时间的问题我就不想多说了。
所以不要认为国外政府因为出于人道主义的原则,他不会拿粮食做武器,但是你可不能保证大的农产品贸易商不会拿价格作为跟对手竞争的手段,这个不要抱幻想。如果是这一点,我说的能讲得通的话,恐怕我们在农产品市场当中通过加强我们自己的农产品竞争力,获得一个竞争的优势,那就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刚才说的国际大的食品商把粮食作为一个博弈的贸易手段,对我们产生出那种消极的影响来,这是我说它的意义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遇到的麻烦和机遇是什么?大家看我的图片,我们现在的确是比较麻烦,如果我们农产品价格再提高60%,既使按照配额外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来了征收关税的话,我们的竞争力都保持不下去,去年的有些情况业内人士知道,我们在使用一些别的手段情况下,主要农产品进口都大幅度上升。原来被我们认为是一些优势的农产品也撑不住了,这是一个情况。
为什么?首先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按照我自己的计算,按照实际劳动时间计算的话,我们中国的谷物农业劳动生产率大概是美国的5%,但是我们的农业工资是不是美国的5%呢?肯定不是,我们是美国最低收入的20%,比农场主的工资单价要更低,于是我们就看到一斤粮食我们的人工成本要显著高于美国这样的国家,这是劳动成本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技术性因素,告诉大家一个情况,有些人可能知道,在河北几年前就出现一个情况,有一些农民放弃灌溉,甚至放弃种植小麦,主要种一季玉米,为什么?就是灌溉成本高,我们的调查是在农民的劳动成本当中,因灌溉引起的劳动成本大概占三分之一,这是直接的劳动成本,它还有一些附带的成本,灌溉成本有直接的、间接的作用,对我们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的一个技术模式。
我们知道一些欧美国家的主要农产品是没有灌溉的,或者是灌溉耗水的程度比较低,这是技术模式造成了我们成本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我就不说了,刚才休息的时候说中国农民的化肥使用量如何如何,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农民短期行为很严重,再加上所有权的缺陷,这些农民不在乎。但不是说全中国农民都不在乎,我的调查就发现,农场规模越大,农场主对投入的核算越强,不是所有的农民都不在乎,这是跟我们的农业模式有关系。
有没有希望呢?我自己认为是蛮有希望的,刚才前面讲的,有些人说我们大量地进口国外的农产品,相当于我们进口国外的土地、国外的水。我的意见是如果确实我们中国是农业没有竞争力,怎么努力都不行,那进口就进口,这个恐怕不应该含糊。问题是我们中国有没有这个潜力,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保持竞争力的水准,我个人认为是有希望的。
我在这儿做一个核算,在一些因素约束之下,估计未来的专业农户比如说差不多是3000万户,因为这个水准能够使城乡收入保持一定的均衡,其中种植谷物可以降到1000万户左右,如果达到这样一个水准的话,可能的规模就是。比如说我们的谷物生产户均是13公顷,园地户均两公顷,林地户均100公顷,草地户均300公顷,我看在座的有荷兰的人,荷兰的养牛牧场,一个牧场差不多是30公顷。说我们中国的草原生产率低,那我们300公顷怎么样?
当然我们还有草原升级改造的潜力,我的意思是说土地资源其实不妨碍我们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13公顷的谷物、草地的300公顷,我们的资源是具备的。足以让我们的农业成本有大幅度的下降,这是我们说的土地。从劳动力上看、土地上看,其实我们的资源优势是存在的。
还有一点我讲一下,我们还可以转变技术进步模式,我这儿有一个粗略的估计,如果我们种17亿亩的谷物的话,每亩要产出500公斤,这个粮食的综合单产要比美国的水平还要高。那么我们每亩能不能产出500公斤,我的调查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大家感觉到中国农业最难办的地方是什么?比如说甘肃的定西,甘肃定西仅仅因为采用了一个旱作农业模式,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查他们是怎么做的,其实技术进步的成本不高。今天因为旱作农业的技术引进,平均一季玉米可以达到600公斤,甚至个别的乡达到1000公斤,一亩一吨、一季一吨,这个在其他的地方我们可以理解,在甘肃定西我们也能做到,这是一个现实。
我们不按600公斤说,按500公斤说,不是说光甘肃,我去年还去了一趟陕北,陕北的干部主动跟我讲了如何学习甘肃旱作农业技术带来的产出的等等,主要是玉米。我的意思是说旱作农业的技术支撑里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调整政策,改变农业的支持方式。所以在我看来的话,我们降低农业成本是蛮有希望的。
怎么办?怎么改,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做法,第一个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大家都知道中央2008年开始,就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已经有一个思路,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思路落实得不太好,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个政策很好地落实,就是我前面说的,大家净批评农民很多这个、那个短期行为,跟所有权有关系,所有权越不稳定,他就越短期行为,大家越发现很不值得称道的一些做法,我们好像忧心忡忡,其实跟产权制度有关系。第二个就是加快城镇化步伐,老有一些人怀疑我们中国城镇化的吸纳能力。
我做了一个计算,我们中国GDP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就业的拉动仅仅是欧美快速经济增长时期的三分之一左右,跟不同的国家比数值不一样,大体上是三分之一左右,为什么?我们的GDP增长一个百分点,为什么对就业的拉动那么小?一定是有原因的,时间的问题我不能在这儿多讲,其实我们有办法扩大我们非农业部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些人说吸纳得差不多了,其实这个说法的根据不充分。
第三是要改变耕地的保护,我们现在保护基本农田的思路问题特别大,我自己希望我们用农业保护区的政策替代基本农田的保护,农业保护区是连片划定,可以包括村庄、道路、割裂,非常有利于土地整理,特别是非常有利于防范对基本农田的零零碎碎的切割、蚕食,这个好处非常大,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其他媒体上有比较详细的陈述,大家有兴趣可以用其他办法来看。
第四就是我们要改变技术模式,一定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或者说雨润农业。因为我们这样做,我们一些农民自己都放弃了,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水利部门、中央地方,我前两天得到一个数据,每年要耗4000亿人民币,我认为这个量是非常重大的。
还有就是要发展合作社,这个事情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自己认为我们现在的问题特别大,怎么能够鼓励全国合作社的数量增加呢?合作社的东西一定是要做少、做强、做大,怎么能数量增加呢?一些省里头甚至下指标说今年的合作社增长率是多少多少,这个是很奇怪的政策,为什么直到现在还得不到纠正。
我刚才说了今天我们在这儿有荷兰来的一些专家,我看到荷兰的合作社甚至是跨国合作社,在座的有没有这样的合作社领导人,你能不能把你自己的合作社发展成,不要说跨国的,跨市、跨省行不行?
我在这儿顺便斗胆提一个建议,我们将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不是要培养跨市、跨省、跨国的合作社,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题目,对提高农业竞争力意义太大了。
第六就是要提倡财政支农方式,在这儿恕我说个大胆的话,我们现在的支农方式门路太多、项目太细碎,我看到的数据是欧盟27个国家,很长的时期内支农的总资金是5000亿人民币,我们三农的支出确实有些社保的支出或者说其他的公共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但既使把这个扣掉,我看恐怕每一斤粮食带来的政府补贴比欧盟要高,因为我们去年就有一个说法,这个数据不充分,我也不好说,我是从有关渠道得到的数据,中央加地方我们现在三农领域投入是3万亿,欧盟27个国家是5000亿。当然我要再强调,我不说这个就太外行了,就是口径不一样。既使把我们一些不可比的因素取掉,我的看法是我们每一斤粮食所引起的实际补贴量要比欧盟还高。当然因为得到具体的数据太困难,这是一个粗略的计算。
我认为我们其实有办法来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农业的竞争力提升意义恐怕远远超过石油的自给。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