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工业化与企业人才开发

作者:陈清泰发布日期:2006-09-17

「陈清泰:工业化与企业人才开发」正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不仅是企业的灵魂、而且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角。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总体水平和能力决定国家经济效率和国家竞争力。优秀企业家是稀缺社会资源,其稀缺程度远远超过资金和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说资金匮乏可以引进或合作,没有技术还可以购买或引进的话,那么我国数量庞大的企业决不可能靠国外经营管理者来支撑。精心培育企业家队伍,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锻炼、筛选和成长,这是富国兴邦的大计。

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委托的对31个省市、近1万家企业、6万多名人才进行的抽样调查,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认真分析这些资料和数据,对深化企业人才管理改革和提高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人才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而企业家则是领头羊,发挥着企业舵手的作用。

工业化需要企业人才的支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不仅是企业的灵魂、而且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角。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总体水平和能力决定国家经济效率和国家竞争力。优秀企业家是稀缺社会资源,其稀缺程度远远超过资金和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说资金匮乏可以引进或合作,没有技术还可以购买或引进的话,那么我国数量庞大的企业决不可能靠国外经营管理者来支撑。精心培育企业家队伍,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锻炼、筛选和成长,这是富国兴邦的大计。

中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阶段。面对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企业人才准备不足的矛盾突显。特别在工业企业,无论企业高管、技术带头人还是高级技工,都呈现出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和水平有待提高的局面。

工业化中期是培育优强企业最重要的时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企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必须实现的历史性任务。改革开放后我们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离目标还相距很远。恰恰在这一时期,科技革命和全球商业革命风起云涌,迅速地改变了全球产业分工,也改变了企业竞争地位。工业化国家的一批企业脱颖而出,它们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品牌战略,不仅壮大了硬实力,而且增强了软实力;又利用国际化经营、跨国并购,大规模整合全球资源,放大了自己优势,迅速成为全球范围产业链、价值链的“系统集成者”,占据了各个产业的皇冠地位。

在新的分工模式下,由跨国公司主导,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环境成本高的加工环节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技术集成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则向发达国家大规模集中。表面看,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份额下降、发展中国家上升,但实质上市场和生产能力迅速向跨国公司集中,不仅跨国公司的产业竞争力、盈利能力空前提高,而且通过技术、品牌、投资、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等,越来越强地领导和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企业。

到目前为止,我们引进外商投资累计近6000亿美元,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只有400亿美元。这表明,“引进来”还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从微观层面看,是跨国公司以它的全球战略为目标,以资本、技术、品牌、市场以及关键零部件等实力,整合中国的产业、企业和资源。在这种模式下,跨国公司处于主导地位、分享了更多的利益。目前,除垄断行业外,国内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大都处于外资实际控制之下。例如,中国外贸依存度超过70%。其中工业品出口中,60%以上来自外商投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的只占10%、拥有知识产权的只占3%。其他大部分是为跨国公司来料加工,或为全球性大公司生产无品牌产品。尽管我们作为东道国也是受益者,但这毕竟只是跨国公司低成本的“海外车间”。在我们工业化初期,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如果就此止步,中国工业化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彼得・诺兰教授写道:“后来居上的工业化国家,不论是19世纪的美国还是20世纪后期的韩国,每个国家都产生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中国却是惟一一个没有产生这样企业的后来居上者。”

中国企业的弱势不仅在资本实力和产业规模,更重要的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竞争已经进入了更高层次。企业竞争力不仅表现在资本实力、生产能力,更重要的表现为企业领袖的才智、决策能力、技术能力、企业文化等由企业人才实力构成的软实力。可以说,以优秀人才为基础的“软实力”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他们正是利用强大的“软实力”,集成和整合全球资源,登上了所在产业的领导地位。

从这个层面看,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企业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

韩国和台湾地区很成功的一点是,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培育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培育出了本地资本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锻炼出了世界水平的企业家,并由他们带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公司。如韩国的李秉哲和他的三星、郑周永和他的现代、朴泰俊和他的浦项;如台湾地区的王永庆和他的台塑、施振荣和他的台基电、高清愿和他的统一集团等。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全球各行业产业集中度迅速上升的时候,中国企业崛起面临的挑战比想象的还要严峻;培育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产业和企业需要高水平的企业家。

在全球企业和国家(及地区)都处于激烈竞争状态的今天,作为一个大国,不能没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不能企图依赖国外技术完成工业化。国家政策的重点应转向更加注意培植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意培育本国企业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工业化中很多资源都可以从全球获得,但企业人才却只能主要靠自己。有了优秀的企业人才,就可能改变一切;没有高水平的企业人才,绝产生不出优秀的企业;没有达到世界级的企业家,就出不了世界级的企业。

工业化时期是培育具有全球意义领先企业最有利的时期。目前好的经济政治形势,使我们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我们是大国,有改革和发展的所创造的较雄厚基础,有较多可动用资源。重要的是要把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人才当作一项国家战略并通过有力政策促其成长。

企业人才开发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1.切实把企业人才开发放到优先位置

企业家和高级工商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他们承担着聚集信息、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并通过有效组合,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责任;在市场竞争中他们是第一线的指挥员。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要把企业人才开发放到重要位置,依托企业人才构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托起中国的工业化。要把人力资源当作企业第一资源、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放到基础地位,从长计议。为此,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必须有长期目标与过度追求近期政绩的冲突;认真解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企业高管人员有限任期的矛盾,真正把企业发展的基础转向主要依靠提高人才素质之上。这是转变经营机制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也是触及旧体制深层次矛盾最为困难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实质性突破,那么“人才强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2.新形势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祸首。国家经济技术指标的落后,实质是企业落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实质是企业发展模式落后;国家经济增长质量低,实质是企业效率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和企业家肩负重要责任。

面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企业应尽快走出低成本恶性竞争的泥潭,转向差异化战略。企业为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做好了准备吗?

中国企业已经到了由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时候了,企业的技术决策能力、研发队伍、研发能力能适应吗?

改革开放为中国企业超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引进技术最重要的是完成技术学习的过程;引进外资最重要的是培育出本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我们的政策准备到位了吗?

中国企业已经到了走出去整合国际资源的时候了,企业有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杀手锏”?领导团队的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能力、跨国经营能力如何?

3.企业家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要打造百年老店,就要有长期战略;要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有全球视野。在经济快速增长期,很多企业家滋长了浮躁心理;在企业发展壮大最有利的时期,一些企业急功近利。近年来,由于信用的缺失,全社会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重建社会诚信的伟大工程中企业家承担重大责任。

诚信是企业家的基本品德。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信誉和品牌的竞争,而品牌又是由信誉凝聚而成。一个企业失去了信誉也就失去了客户,也就等于自绝于资本市场、信贷市场和商品市场,从而失去了所有未来发展的可能。信誉是企业对社会、对市场、对客户的承诺。承诺的可信度要接受利害相关者的评判,要接受时间的考验。经历了时间积累而取得广泛认同后,诚信就会变成企业的财富。被认可的品牌会招揽更多的客户,良好的商誉会拓宽融资渠道,“言必信、行必果”会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家还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有比利润更高层次的追求。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存在的使命,而且是可持续发展中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它不仅是一种道德和良知的呼唤,而且正逐步成为道德和制度的约束;不仅是一种理念、文化,更是企业自愿作出的承诺。例如,企业除了遵守法规、照章纳税,还必须诚实守信、善待员工、使员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尊重社区、促进社会和谐和回馈社会等。在这些方面的任何投机取巧都是企业家的短视,都会影响未来发展的前景。

企业追求利润,必须来之有道。中国企业家要自尊自重,绝不能再犯诸如制假贩假、偷税漏税、圈钱逃债、行贿受贿等那些低级错误了。

4.国家要为企业家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影响人才实现价值的因素并不全在企业和人才自身。政府的主要责任不是直接配置人力资源,而是为各类人员营造公平的施展才能的机会,创造有利于人才价值实现的环境。要进一步改革人才配置机制,取消仍实质性存在的“行政级别”,使市场成为企业人才配置的主渠道,提高人才配置效率。要认真实施政企分开,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为企业家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所有权到位又不越位,建立有效公司治理,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高管人员的选任、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一部分企业的特殊优惠,就是对其他企业的歧视,政府要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5.培育世界级的企业领袖

如果说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企业是中国工业化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那么培育世界级的企业领袖就是必须同步实施的战略。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一些企业而言,走出去,以自己的战略整合全球资源,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此时,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全球意识就成了企业舵手的基本功和最基本的职责;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对所处环境深刻的洞察力、把握机会的能力就成了决定企业成功的前提。

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优势,重要的是企业领袖要有战略眼光、全球视野,并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良好的企业发展战略。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企业领导人应具备相应的领袖才智和驾驭能力。

中国需要成长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但它们只能与世界级的企业领军人物共生。

企业人才,特别是作为舵手的企业领袖人才是全社会的财富,是可贵的稀缺资源。正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市场竞争中,他们要有高瞻远瞩的视野、敏锐的价值发现能力、博采众长的胸怀,要有决策的艺术和果敢,有吸引人才的魅力,有诚信、勤勉的品格,有推进工作的刚毅。在追求企业长远发展过程中,企业家所遭遇的困难之大,所经受的挑战之严峻,所承受的心理和人格压力之沉重,所要求的动力之持久和强大,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那些有了成绩就自傲、遇到困难就气馁的人成不了企业家。

我们应以更加崇敬的眼光看待企业家。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企业家在市场竞争的搏击中迅速成长,这是国家的希望所在。

(这是作者9月10日在“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