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华:制造业领域外资结构性撤离现象及对策」正文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近几年,制造业领域外资结构性撤离现象引起广泛关注。准确把握这一现象的性质和原因,才能得出正确的对策。
一、制造业领域外资结构性撤离的性质
制造业领域外资结构性撤离是在外商直接投资整体上增加的趋势下的局部的、结构性调整,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合理现象。
首先,不存在全局性外资撤离。最新统计显示,1―9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980家,同比增长10.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月当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53家,同比增长5.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9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我国外商投资总体规模实现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吸收外资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数据显示,1―9月,高技术服务业吸收外资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7.6%,占服务业(除房地产外)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17.1%。另外,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占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23.5%。其中,电子元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5.6%、75.5%、171.7%和49.2%。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我国外资并购交易活跃,外商投资并购规模和比重均有较大幅度提高。1―9月,以并购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16家,合同外资金额189.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5%、155.3%和204.5%。
其次,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出现结构性调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2001年至2014年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从24%提高到55.4%。制造业利用新增外资的规模和比重持续下降。一些制造业外资企业调整在华业务。例如,2014年12月17日,微软宣布将在春节前关闭位于北京及东莞的诺基亚手机工厂。关闭中国工厂后,部分设备被转移到越南河内工厂;再如,松下将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至位于静冈县和神户市的工厂,等等。
中国经济新常态将给外国投资者带来4大新的机遇,包括市场准入的机遇、商业创新的机遇、服务消费的机遇、商品进口的机遇。更多的国外企业可以在这些领域将大有可为。
二、制造业领域外资结构性撤离的原因
外资企业忍痛放弃在中国深耕多年的产业链,忍着解散员工需要支付巨额赔偿的痛苦,断然撤离中国,显然是事出有因。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人工成本高涨,中国失去吸引外资的最大优势
2001年产业工人工资500元左右,不仅低于东南亚国家,而且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人工资的1/20至1/30。现在工资普遍达到3000元至4000元,五险一金更是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企业负担沉重。比如外企要养一名月薪10000的员工,实际上企业每个月需要为这名员工支付14628元。中国大陆不仅工资远高于东南亚,而且社保缴费是东南亚国家的4.6倍。
2、新一代工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老一代工人基础教育扎实,颇具忍耐与服从精神,新一代则迥然不同。上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之所以抛弃东南亚而选择到中国投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第一代农民工特别能吃苦耐劳,而且具备老板们非常看重的忍耐与服从精神。而新一代的工人则迥然不同,不服从安排、不肯吃苦、好逸恶劳、容易冲动等特质已成为他们的新标签。近年来,年轻工人因为被主管批评几句便举刀相向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3、罢工等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由于新一代产业工人注重维护自身权益,且多以自我为中心、好冲动,导致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大。
4、地缘政治风险加大、政治风波不断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周边国家的摩擦越来越剧烈。南海局势升温、钓鱼岛事件的发酵,导致国内政治风波不断。反日游行时打砸日车的行为令在华外资企业胆战心惊。
5、土地和环境成本上升
我国土地成本持续上扬,提高环保标准的诉求此起彼伏,导致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
6、税收优惠减少
2007年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外企税收从15%提升到25%,也是导致外资撤离的一个因素。
7、人民币升值
自2012年起,人民币相对多数货币有过较大幅度的升值。以日元为例,2011年底稳定在1人民币兑12日元的汇率,到2014年底人民币升值到可以兑近20日元,对日元汇率升值超60%。
8、反垄断措施失当
对一些世界高科技企业如果贸然采取强势反垄断等制约做法,也许会影响到本国经济发展和高科技技术的引进和创新,甚至使得一些外企寒心而撤离中国。一定要权衡把控好反垄断等措施与效率和创新的关系和尺度。
三、制造业领域外资结构性撤离的影响
尽管外资撤离不是全局性现象,但制造业领域外资结构性撤离仍然给我国经济带来一些影响。
首先,外资在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的同时,我国的制造业尚未出现同步升级、产业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的同步上升,或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制造业出现空心化。我国并不是制造业严重过剩,而是中端制造业环节明显不足。
其次,制造型外企外迁现象频现,或给国内就业带来压力。制造型外企退出导致我国生产性企业减少,给就业带来压力,且这部分劳动力很难被新增的第三产业外商投资所吸纳。例如,诺基亚关停东莞和北京工厂,届时将有9000人失业。
第三,制造业领域外资企业的撤离对于那些为之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一旦外资撤离,为这些企业提供包装印刷、电子电器、五金模具、化工产品等产品的制造企业将面临订单锐减和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
四、相关对策
低端制造业业领域外资结构性撤离是外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合理举措,因此,应顺势而为,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外商加大核心技术与先进产品引进中国。原先国外只允许“N-1代”即较最先进产品落后一代的生产技术拿到中国投资建厂,但这两年韩国三星在西安投资建厂拿来了最先进的技术,这成为一大突破。宝马集团董事艾希纳表示,宝马先进的三缸和四缸汽油发动机将于2016年在中国投产,这在宝马进军中国市场前期难以想象。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工厂总监何国玲说,作为一家全球大型制药企业,赛诺菲前两年在中国生产只是进口“药芯”在华组装,但这两年已经建设了“造芯”生产线,将其最先进的技术拿到了中国,该技术原来只在欧洲布局。
2、鼓励外商推进研发本土化。3D打印技术是全球目前发展迅猛的先进技术,近两年,美国3D打印公司Stratasys在中国扩大了技术研发力量,研发技术人员全部都是中国人。宝马集团表示,随着对中国投入的不断加码,位于中国的研发工作已成为宝马集团全球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马集团在北京和上海布局研发基地,新近在沈阳也建起了研发机构,其中中方研发人员有500多人,占据多数。
3、鼓励外商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产品。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近年来“全球公司”都努力为中国市场深化服务。德国车企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均为中国消费者制造长轴距轿车,一些车型几乎只在中国生产。微软公司副总裁陈实对记者说,微软在全球范围内少有地延长了对windowsXP系统的无偿支持服务,包括补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