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投融资体制改革加速中国金融市场多元化」正文
一、美元指数上升重塑世界经济增长格局
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从去年12月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规模,直到今年10月,美国正式退出QE。走出货币宽松周期的美国,预计将在明年三季度进入加息周期。美元指数也在这样的预期下不断走强,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1.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压力。
12月11日,国际原油价格跌破60美元,比年内高位跌幅逾四成,非能源类的大宗商品平均跌幅也超过二成,由于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计价货币为美元,美元升值将导致大宗商品的价格面临进一步下跌的压力。
2.欧元、日元及新兴国家的货币贬值。
欧洲央行从去年以来,四次下调主要利率,2015年预计将在负利率的政策下,进入购买主权债务的阶段,日本在2015年也将持续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上旬,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货币指数刷新了自2000年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低纪录。2015年,贬值,可能成为大多数国家货币在劫难逃的普遍命运。
3.大量资本流回美国、购买美元资产,导致新兴国家的资本外流。
从2013年开始,流入发达国家股市的资金就不断增加,预计2015年这个趋势仍将持续。资金持续外流将导致这些国家的市场融资成本面临上升压力。
因此,2015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将面临分化格局: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全球经济却面临下行压力。
二、中国在转型的蜕变中寻求新的生机
2015年,制造业在结构调整的状态下继续出清过剩产能,工业生产总值的增幅将继续维持下行趋势,GDP等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速也会相应放缓。与此同时,服务业尤其是信息产业和智能技术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继续上升,产业结构将有所优化。
1.增长动力切换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引擎
2015年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全面深化的转型期。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投资拉动的增长时代终结,就业繁荣和居民收入增加构成经济增长的基础。从人口结构数据来看,40~50岁这个收入和消费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人口占比达到18.5%,达到巅峰水平,收入所支持的社会消费水平将因此有所上升。
2.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稳健和弹性
从政策的延续性来看,2015年下调准备金率是势在必行。为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14年11月下旬,国务院出台的新融十条将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统计口径以放松贷比考核,该项政策在释放近8万亿信贷规模的同时,会形成近1.5~2万亿的存款准备金上缴需求,客观上造成流动性收缩,为了对冲这种收缩,降准是一种可行的政策工具。预计2015年央行至少下调存款准备金两次以上,每次降息0.5~1个百分点。
此外,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造节奏来看,2015年央行抑或更倾向于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常备借贷便利(SLF)来定向调节流动性。挖渠引水灌溉小微、三农等需要扶持的实体经济。
3.积极财政政策体现为支出结构的调整
在全面预算改革的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将体现为加大保障房投入,增加教育、医疗、社保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通过促销费来实现稳增长,而不是以消化过剩产能为目的,简单地扩大政府投资。2014年,教育,医疗、社保在全国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为32.61%,同比上升0.68个百分点,2015年将延续这种升势。
另外,2015年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全口径预算推动政府预算透明化,也会对压缩政府一般性行政支出,提高民生支出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总体而言,2015年,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财权事权相一致,将主要体现为教育、医疗、社保支出责任的上收以及中央财政在民生支出上的扩张。
三、改革是新一轮增长的制度红利
1.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亮点
2015年,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通过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发行地方政府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并合理安排既有债务的期限结构和成本结构;二是通过资本市场注册制、增加民营银行数量来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以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结构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从政策环境来看,存款保险制度为更多的民营金融机构,尤其是小银行进入金融市场,开展储蓄业务创造的良好的制度条件,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行业改革将因此进入快车道,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将出现进一步的变局,多元化是投融资体制改革之后金融市场的总体格局。
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相对应的,是征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征信市场的建立。从目前的金融实践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瓶颈,而解决这个问题路径有两条:一是放开金融垄断,让更多的民营银行进入,目前存款保险制度已经为这种进入做好了制度上的铺垫;二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征信体系,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的必要前提。
此外,2015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包括资本项目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沪港通的扩围,自贸区FT账户和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将进一步倒逼国内金融市场交易规则、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2.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商品市场从计划经济、价格双轨制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走完了价格市场化的所有环节,但是,在能源、矿产和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价格双轨制的痕迹还处处可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奠定了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改革基调,从本质上看,要素价格市场化就是让行政权力淡出要素分配领域。
3.通过国企改革渐进式实现国退民进
2015年,国企改革是难点,也是重点。
在所有权方面,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发展混合型所有制经济”。允许私人资本参股国有企业,包括在政府规划的基建项目中试行PPP模式。此外,“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至3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国有资本在竞争性企业股权安排上的逐步退出(涉及国家安全的个别行业除外)。以此提高一些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这些行业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