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文苑:大国金融视角下的资本市场改革

作者:单文苑发布日期:2015-01-22

「单文苑:大国金融视角下的资本市场改革」正文

在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化的呼声下,如何建设与中国大国经济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与资本市场?在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九届(201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推动资本市场的成长和繁荣、推动新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成为焦点话题。

大国金融之解

中国正从贸易全球化时代向资本和生产全球化时代迈进,而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一定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放在大国之路的框架下来思考,需要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

他将大国金融解读为“至少具备三个结构性元素”:第一,要有一个发达、透明、开放、具有财富管理功能的资本市场,这是大国金融的基石;第二,要有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以具备强劲的定价、执行能力;第三,要有国际化的主流货币。而资本市场是三个要素的重中之重。

在吴晓求看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新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

“距离把上海建成与中国经济相匹配、与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目前无论是基础、资产价值还是法律、投资者结构、金融机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他坦言。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表示,中国目前是金融大国,但不是大国金融,“资本市场还不发达,没有托起中国实体经济,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曹凤岐理想中的金融,是直接融资比例超过间接融资,资本市场能够在调配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多层次的、现代的、市场化的市场。

他进一步阐释道,成为金融中心要具备很多条件:一是以经济为支撑,二是成为资金的集散地,三是有一个自由化的市场,四是有现代的通讯。中国在经济实力上具备了一定条件,但市场环境还不够,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尚未成为世界资金的集散地。

资本市场改革之路

谈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之路,曹凤岐认为,我们有很好的银行机构基础,银行长期信贷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因此银行要改革,不能只做短期信贷,要使其真正市场化、业务综合化,与资本市场联系起来。他提出,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要寄希望于上海自贸区,因为自贸区的贸易、金融完全按照国际化的方式在做。

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吴晓求认为一定要深化改革才能实现。

首先是发行制度的改革。以注册制为标志,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推动并购重组规则调整,严格执行退市机制。

其次,对法律进行调整,首先要修改证券法。“中国资本市场是财富管理的市场,资产一定要有价值,因此要修改选择上市公司的标准,调整理念。我们过去太注重公司现状的盈利,实际上很多公司可能不盈利,但它是代表未来的,特别是高科技公司。”吴晓求说。

再次,要扩大开放。从资本进入开始,开放顺序上应先让境外资本有序并且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从这一意义上看,沪港通包括之后的深港通的价值要超过国际板的价值。”他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则形象地把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比作在中国发展NBA或足球超级联盟。

“中国的有利条件在于,愿意买门票看球的观众多。但缺的是两个,一是需要好的规则,归根到底就是法制;二是要开放,把好运动员请进来,不仅要把京东、阿里巴巴请来,还要把苹果、宝马等请来。”

李稻葵建议,可以借鉴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专业法院的做法,在上海、深圳设立两个证券方面的高级法院,所有跟证券相关的诉讼都交由法院来做,构建专业规则。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