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至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旅程与展望」正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现在,哪方面改革成功了?哪方面还需要继续改革?应当向什么方向去改?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回顾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体制改革时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当时的答案,现在来尝试判断这些答案的是与否。现在把我在1985年8月13日书面提出的三个问题在本文中加以讨论,这三个问题是关于企业改革、银行改革和外汇市场改革。
第一,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区别是企业是私营还是国有。私营企业的生产占总生产的百分比有多大。私营企业活动的范围内,有多少是由政府控制。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渐进式的,不像苏联在500天内把国有企业全部出卖变为私有。中国政府先授予国有企业部分的自主权。到了1998年,用股份制改革将部分国有企业变为私有。实行了“抓大放斜的政策: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仍由政府控制,主管仍由政府委派,企业的运作和从前的国有企业没有大的分别。现在的国有企业活动范围还是很大。在2004年,在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中,国营与政府控制的企业占42.4%,集体拥有的企业占5.3%,其他的为私有。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目的是利用外企的竞争,改进国企的经营方法,提高它们的生产效率,但既有势力仍然很大,国企的改革还没有全部成功。
中国的国企能与他国的企业竞争吗?因为管理人员由政府委任,选出来的人员质量或许不如由市场竞争所选择的。结果国企盈利低,缺乏技术创新,以至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慢。
现今中国经济的进步能这么快,主要应归功于私营企业的活力。最近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第二,国有企业比如中国的银行业仍保持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作风,它们主要的任务是把资金贷给国企,只有小量贷给私营企业。所以金融资源的分配没有经济效率。同时银行给予地方政府控制的国企大量贷款,以致地方政府坏债不断积累。国企拥有的资源仍然太多,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金融市场因为银行制度不开放而发展很慢。但反过来说,金融市场的缓慢发展也有它的好处,或可因此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还有一点,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不良习惯是银行的服务,因为银行业缺乏市场竞争。
第三,对外开放的改革大致是成功的。要增加出口,中国产品必须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外汇市场逐步市朝,到2014年3月,1美元只换得6.2元人民币。汇率常有波动,表明它已达到市场均衡的汇率。而观察中国外贸的历史,出口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没有受政府管制。因为需要与别国产品竞争,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多半由市场决定,但政府还是补贴一些出口的工业。
总结经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到现在是相当成功的,但国企和银行的改革还没有完成。到今天它们的经济效率还是较低。对外开放改革成功是因为出口产品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相信中国的市场制度今后还会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