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欧美媒体对“中国模式”的评价及其启示」正文
摘要: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扩大的同时,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和强权政治却在世界各地不断遭遇挫折,北京奥运会和全球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国际舞台的中心。“中国模式”开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欧美媒体对“中国模式”展开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讨论和评价,表明了“华盛顿共识”的局限性和面临的危机,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客观反映。同时,欧美媒体对“中国模式”的评价也反映出中国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国内问题,中国模式还未成型、不可复制,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模式;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中国发展模式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有人开始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称为“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①,以区别在实践中遭遇重大挫折的“华盛顿共识”②。自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乔舒亚・库珀・拉莫题为《北京共识》的研究报告以来,中国模式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种讨论随着美国2003年发动的对伊战争受挫、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及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先后出现了几个高潮,延续至今,其中以英国、美国、俄罗斯等欧美国家的媒体尤为系统而突出。相关讨论不仅试图概括和总结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基本特征,而且就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面对欧美媒体的热烈评议,国内学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2004―2009年欧美主要媒体对“中国模式”的评价及其启示。
一、“中国模式”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其原因
1.“华盛顿共识”遭遇重大挫折,中国的崛起举世瞩目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企图以此为契机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政治民主和市场经济模式,“华盛顿共识”就是这种强权政治的具体表现。可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使“华盛顿共识”很快面临困境。“当今世界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南北鸿沟扩大、环境恶化、国际恐怖活动和国际毒品走私。应该加快从强权政治向道义政治的转变。如果美国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那只会加快对北京共识的接受。”①相比之下,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正当美国经历经济引擎熄火和身陷一场不受欢迎的战争之际,奥运会给其全球竞争者中国提供了展示成就的千载良机。”“美国自‘9・11’后的政策失误只会助长中国的崛起。
无论伊拉克或阿富汗是否最终因它们与美军的联系而好转,全球舆论将继续对美国不利。”②“美国的经济遭受了外国竞争和过多债务的双重打击,国家的资源在中东似乎无止无休的冲突中正被消耗殆尽,冷战后初期美国享有的至尊地位正变为褪色的记忆。”③两相比较,“美国在全世界的声望和影响力在流血,而中国则二者兼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冷战结束后,它就进入繁盛期,成为华盛顿自由市场和民主模式之外的第一个全面成熟的选项。随着美国模式失去光彩,中国模式开始焕发新的光泽。”“在过去十年,中国模式在两种独立发展态势的汇合中崛起。一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失败,首先的标志是伊拉克战争。在过去十年,美国外交政策一直由一种强调军事力量并把传播民主和武力挂钩的学说主导。这不仅失败了,而且破坏了对民主的支持。美国试图通过武力出口自由市场和政治自由,这种做法甚至没能给伊拉克带来安全,更遑论繁荣了。而且它们削弱了美国在全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第二个重要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持久力以及经济成就。在1989年后不久,西方学者预测中国政府已经有一只脚踩在香蕉皮上了。他们认为它会垮台或被迫拥抱意义深刻的政治改革以图存。相反,中国经济扩张了九倍,而且共产党仍然牢牢控制政权。”①由于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削弱了人们对美国式资本主义的信任,“在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管理经济的问题上,一个新的‘北京共识’将代替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华盛顿共识’。”②
2.中国的迅速发展令西方感到困惑,需要重新认识中国
首先是对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感到困惑。“此刻最能说明中国特点的一件事情是,它在发生飞速的变化,以至于几乎不可能跟踪正在发生的事情。”目前的中国是“一个比历史上任何社会变化都快的社会”。“这种形势比任何其他情况都更能说明需要为认识中国建立一种新的概念。”③其次是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感到困惑。“虽然中国经济近20年来的飞速发展使它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但仍有很多人对它的真正实力感到怀疑。尽管面对截然相反的事实依据,西方人还是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真正繁荣起来,除非它采纳西方式的民主,遵守国际人权公约,提高技术水平,开始生产专业化的非大宗商品。这一切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中国凭借中央集权的政府、控制人口增长的严格规定和政府操控的经济,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确立了某种程度的秩序和标准。”④其三是原来对中国发展结局的算计没有应验。“美国一直在采纳一种错误的中国范式。这种错误在于这样一种假设,即中国正在发生政治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最终将导致民主;中国的政治制度注定将实现意义深远的政治自由化。”“自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开始,美国就采取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融入政策,以为通过使中国加入像世界贸易组织之类的国际组织,中共领导人将像其他国家政府一样为人处世,在对待中国国民和世界的态度上变得更加开放。因此,克林顿政府开始放弃将贸易作为改善中国人权状况的杠杆的企图,为免遭降低中国人权事业的指责,他开具了一副似乎积极的政策良方。‘融入’成为选择的标签,并成为与中国进行不受限制的贸易的正当理由。乔治・布什(小布什)及其幕僚们尽管从未承认,却一直继承和执行克林顿政府的大部分对华政策。‘融入’成为像美国此前老布什政府对华政策‘接触’的另一个口号。尽管是两个口号,但其建议是一样的,即通过强有力的接触和融入政策,美国可能在改变中国政权性质方面取得成功。”“麻烦在于,整个范式可能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⑤
3.美欧全球治理模式失效,中国的发展模式引起西方国家的深切关注
随着“9・11”事件的爆发,美国开始实行单边主义的“先发制人”打击战略,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欧美在国际经济生活中也试图大力推行其发展模式,随着伊拉克战争的进展对美国越来越不利,欧美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秩序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欧美主导下的全球治理遭遇空前挑战。华盛顿共识“认为华盛顿最清楚如何告诉别国管理自己,这种理论曾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华盛顿共识是一种傲慢的历史终结的标志。它使全球各地的经济受到一系列的破坏,使人们产生反感”。①“华盛顿共识及其强求别人承担世界贸易的自由模式及良好金融行为的义务的时代过去了”,美国“必须考虑北京、德里、巴西利亚、莫斯科这样新出现的权力中心。世贸谈判没有进展,伊朗核危机陷入僵局,与北朝鲜的谈判错综复杂,所有这些都说明美国乃至欧盟再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需要其他伙伴来解救危机。正如中非峰会和金砖四国外长会晤所展示,新的关系正在形成,一些国家可以谋划其自身的发展而无须接受陈旧的华盛顿共识的不利条件。由于多极化和如此众多的不同的发展模式,不仅是西方的经济优势受到挑战,而且其评判是非、制定国际法、以道义或人道主义理由干预他国事务的权利也受到挑战。”“西方失去了对历史和‘重要新闻’的垄断,世界走向多极化可能被视为朝真正的普适主义方向迈进的机遇。”②“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对西方自由经济的真正挑战”。③
二、“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何谓“中国模式”,欧美媒体对此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共识”,大多从整体结构和基本特征的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如从整体结构看,有的认为,“北京共识”就是关于如何组织世界上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定理。“北京共识与此前的华盛顿共识一样,含有许多不涉及经济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涉及政治、生活质量和全球力量对比。”④有的认为,“我们习惯于把中国当作一个经济奇迹,但它也变成了一个政治模式。”“中国发展模式日益清晰,那就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但是国内政治继续维持一党专制的局面。”⑤欧美媒体认为“中国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是解放思想与制度创新,经济改革优先
《北京共识》的作者拉莫认为,创新且高密度的创新是中国模式的首要基本经验。“‘北京共识’的第一个定理使创新的价值重新定位,认为尖端创新必不可少,以求引起变革,而这种变革比变革引起的问题发展更快。用物理学术语来说,就是利用创新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失。”①具体来说,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知识引导的变化(相对于意识形态引导的变化)已经成为改革后的中国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形式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反映解放大批廉价劳动力能够取得的成就的范例。事实上,是以革新为主导的生产率的提高维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并帮助抵消了危险的内部失衡。”“利用知识和创造性,‘把坏事变成好事’,把弱点变为优势。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不足和腐败被视为促进变革的契机。”②其次,打破西方经济发展模式,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新发展方针“推翻了私有化和自由贸易这样的传统思想”。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惯常打破经济教科书每一个原则的国家。”“这恐怕是少有地摆脱了从西方固定理论出发的惯性甚至包含了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加以否定的先例。”④其三是经济改革优先,在政治稳定中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模式’的惊人之处在于,中国近30年来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保持了较快增长。尽管中国并非实现长期发展的唯一国家,但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1/5、曾经贫困的国家能取得如此持续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奇迹。‘中国模式’最重要的原则是经济改革优先。这一模式不但解放了官方意识形态、经济以及社会问题,而且也保留了被称为‘经济稳定器’的主要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此外,地方政府享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自治权。换言之,中国模式是实用、自由和市场竞争力的结合体。”⑤
2.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模式的突出特点
美国媒体指出,中国经济在当今的金融海啸下没有像其他五大经济体一样迅速减速,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具备自由派经济学家通常嗤之以鼻的国家干预能力,中国并没有完全放任市场经济,政府会在适当时插手市场,重点的行业仍由政府主导,而银行业的重要职位都由政府官员出任,他们会听从国家指示,选择合适的贷款和投资对象。在金融业中,中国限制外商投资,也不全盘引进外国的创新而复杂的投资工具,终能避开这次严重的金融海啸。中国官员面对危机时,可以像西方政府一样采用传统的市场手段,但也会加入干预。中国的国家干预曾被视为不成熟经济的坏习惯,现在却被西方国家奉为圭臬,视之为稳定的堡垒。“对于一个不成熟的经济体,国家的干预成为稳定的城墙”,“中国的指令―控制制度较其他经济学家所重视的制度运转有效得多。”“他们以连贯的方式推动和引导人民和国家的资源达到共同的目标。”“它很值得牢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金融危机和信心危机的大国,没有人会担心中国领导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少到现在,中国人民很相信他们的体系。”①俄罗斯媒体则指出,“中国是在维持国家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向市场经济迈进的。不仅如此,中国的发展模式并不以降低政府的作用为条件。例如,在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承担的责任的同时,这种发展模式要求加强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社会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中国的成就与其说建立在经济自由化上,不如说建立在经过深思熟虑的社会经济战略之上。”“中国领导层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精英团结在更新后的国家发展学说的周围。这首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后者的含义是国家逐步转向高效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缓解社会问题的尖锐度,来突破资源和生态方面的瓶颈。”②
3.中国模式注重渐进性、连贯性、平等性、艰苦奋斗和可持续发展
拉莫在《北京共识》中指出,“北京共识从结构上说无疑是邓小平之后的思想,但是与他的务实思想密切相关,即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途径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试图采取休克疗法,实现大跃进。”他进而认为,中国正试图超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样的衡量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