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思:社会企业家是怎样创造价值的

作者:吴思发布日期:2006-11-21

「吴思:社会企业家是怎样创造价值的」正文

社会企业家(SocialEntrepreneurs)是一个新近得到命名的群体。他们多为社会公益组织的发起者和经营者,例如为印度流浪儿童创设24小时救援热线的杰鲁,为南非艾滋病人建立看护网络的霍萨,为巴西贫苦牧民架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罗萨。

对中文读者来说,“社会企业家”还是一个新引进的词。引进者吴士宏。她最近翻译了一本书:《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请来作者戴维・伯恩斯坦,又请了一些公益组织代表、企业家和学者,开了一个讨论会。会上讨论到一个问题:企业家的效率可以用利润率衡量,社会企业家的效率如何评估呢?

我在会上谈到一种新想法。过去几个月,我根据统计资料详细计算了中国煤矿工人的命价,将中美两国工人的命价做了对比。再加上前几年搜集整理的中国历史上有关命价的史料,得出了有确切数据支持的结论:如果以金钱为衡量本位,一元钱等于一元钱,那么,人命就是不等价的。有的人生命价值上亿,有的人才值几千元。命价的高低,取决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

然而,最有意思的是:倘若以人命为衡量本位,一条命等于一条命,上述结论又不成立了。从人命或人生的角度看,金钱反倒是不等值的。同是100元,救命钱大于养生钱,创业钱大于闲钱。只要能救一条命,100元救命钱完全可以大于1 万元闲钱。命价与钱值,这是两条并存的逻辑,无所谓对与错,但遵循不同的逻辑可以看到不同的世界。

讨论会之后继续交流,投资银行家穆军对上述说法做了一番引申,大意是:社会企业家所创造的价值,就来自救命钱、创业钱与闲钱的差值。钱还是那笔钱,但以人命或人生为本位计算,却可以形成巨大的差值。社会企业家把富人手中的1万元闲钱,转化为穷人的救命钱、学费或创业钱。既然1万元救命钱或创业钱大于1万元闲钱,那么,那1万元闲钱就可能发挥10 万元甚至100万元的作用。价值就这样被他们创造了出来。人民大学的白南生教授点评道:金钱的边际效用不同,正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观点。

那么,如何从人本位的角度评估社会企业家的贡献呢?目前主要依靠对受益人的调查访问,由他们来评价金钱的使用效率。这种思路和民主投票的道理是一致的。大家都知道,这些方法不错,但不见得精确,将来还有发展细化的空间。

如果以人生为衡量本位,近些年来,中国人手中的金钱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二三十年前,大家的生活水平差不多,手里的钱基本属于温饱钱。后来,大批民众的钱变成了小康钱,闲钱也渐渐多了。更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他们该买的都买了,该投资的也投了,手中的闲钱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用于奢侈品消费,另有一部分转为善款。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只要行善的条件不太糟,善款必定越积越多,无论是相对值还是绝对值。这就是社会企业家成长发育的土壤。至于如何用好越来越多的善款,那就要看社会企业家的身手了。

倘若社会企业家身手不凡,在公益领域表现出极高的效率,他们甚至可能在公共事务领域大显身手,提高公共税收的使用效率。这种前景,真能把“以人为本”的理想体现为一套机制、一套评估体系、一串可以计算和比较的数据。这种前景一旦实现,社会企业家必将成为大受尊敬的职业,社会企业家也将成为一个流行词。

顺便提一笔:社会企业家可以有不同的译法。作者说,Entrepreneurs在法语中意为“从事者”。汉语通常译为“企业家”。如果直接使用这个词的本意,译为“事业家”也说得通,而且可以与我们熟悉的事业单位等说法接轨。不过,企业家另有一种独特含义:发现需求,创造性地组织各种生产要素,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这种需求。这种含义,这种特殊才干,在中国庞大的事业单位深入改革之前,恐怕还难以成为“事业家”的应有之义。

《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

【美国】戴维・伯恩斯坦,吴士宏译

新星出版社2006年4月,29元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