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创新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制?

作者:张维迎发布日期:2017-01-09

「张维迎:创新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制?」正文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创新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制。首先我要重申一下3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的一个基本命题: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一部经济增长史就是企业家的创业、创新史,发达国家如此,中国过去30多年也如此。所以,理解经济增长关键是理解企业家精神如何发挥作用,离开了企业家精神谈经济增长,无论你是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还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不得要领,都会误导政府的经济政策。

企业家精神如何推动经济增长?

企业家精神如何推动经济增长?我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套利改善资源配置,第二个方面是通过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所谓“套利”,就是发现市场当中资源配置的错误,发现不均衡,然后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来赚钱,最后推动了经济增长。所谓“创新”,就是引入新产品、新技术,甚至创造出新的资源,改变生产组织形态等等。

传统的经济学主要聚焦于资源配置的角度,这是非常有局限的。市场的真正功能或者说主要功能不是配置资源,而是推动技术进步。如果仅仅是资源配置,任何经济都不可能持续增长,因为无论现在的资源配置多么不合理,当配置合理之后就没有了改进的空间,经济增长就停滞了。只有不断的技术进步了,才能有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把企业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套利型企业家,第二是创新型企业家。举例来说,硅谷的企业家基本都是创新型企业家,而华尔街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套利型企业家。比尔•盖茨、斯蒂芬•乔布斯是创新企业家,索罗斯、巴菲特则是套利企业家。古代的商人就是套利型企业家,创新型企业家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出现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解释企业家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给定资源、给定技术,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候能生产的最大的产品组合是有限的,经济学家叫它 “生产可行性边界”。如果横坐标代表X产品,纵坐标代表Y产品(我们可以把X理解为玉米,Y理解为大豆),X1Y1是现有技术和资源下的生产可行性边界。生产可行性边界与消费者偏好决定的边际替代率相切的点就是资源配置的均衡点(如C点),在均衡点销售收入等于成本之和,没有企业家利润,没有套利空间。但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或者由于激励机制的扭曲,使得实体经济处于生产可行性边界以内(如A点),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能够有效使用的资源;或者尽管生产达到了最大可能的边界上,但由于大豆生产太多,玉米生产太少,所以这时候仍然存在资源错配(如B点)。当经济处于A点或B点时,就存在套利的机会。企业家的第一职能就是发现不均衡点(A或B点),然后抓住机会进行套利,通过他的套利行动改进资源配置,使经济趋向于均衡点C,这就带来了经济增长。经济到了C之后就没有套利机会了,不可能通过进一步改进资源配置带来经济增长,下一个增长来自什么地方?就来自怎么使得生产可行性边界向外移,如从X1Y1外推到X2Y2,这就是企业家的创新功能。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又创造出新的套利机会,这样套利和创新不断相互作用,使经济可以持续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的增长其实表现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市场的不断出现,表现为分工链条的拉长、专业化的加深,也表现为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按照现在零售业的记货单位口径,200多年前人类使用的产品总数只有10的二到三次方,现在有10个八到十次方。这些新产品都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每一个产品是由哪一个企业家创造出来的。把经济增长简单归为人均GDP的增长是误导的,为了保经济增长消化过剩产能是错误的,因为这就如同为了在桌子上不剩饭,鼓励大家放开肚皮多吃,最后把自己撑死了。这不是好的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统计说明这一点。比如说粮食消费,1981年的时候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是145公斤,到了2012年只有79公斤,下降了45%。所以仅从粮食消费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倒退了。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有不断的新产品出现,现在有了过去没有的手机、汽车、电脑等,而有些过去消费的东西在淘汰。上世纪80年代衡量富有程度的是家里是否有自行车,现在统计局都不对它进行统计了,因为它不重要了。

所以看经济有没有增长,我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你爷爷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消费的是什么,你爸爸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消费的是什么,你现在消费的是什么?如果每代人都不一样说明经济增长了,如果每代人都一样说明经济没有增长。我上大学的时候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发现我在农村的时候消费结构和唐代人的消费结构差不多,证明一千多年中国经济没有增长。当然,我现在消费的东西和我父亲在我这个年龄时很不一样,因为过去30年的进步太大了。

这些进步都来自企业家的创新。我们可以把创新分为两类,第一是颠覆性创新,第一类是改良式创新。所谓颠覆性创新就是从0到1的创新,做出原来没有的东西,这是熊彼特讲的创新。改良式的创新是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进行改进,或者降低生产成本。以汽车工业为例,130年前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发明了汽车,这是颠覆性的创新,它颠覆了传统的邮政马车运输业。后来亨利•福特引入自动化生产线,也是颠覆性的,之后汽车行业基本上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创新了,直到最近的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

再举一个计算机行业的例子。1945年IBM发明第一台计算机之后,经过了从大型机到微型机,再到台式个人电脑,再到笔记本电脑,再到平板电脑,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这样一个演化的过程,每一次都是颠覆性创新。但是每一种类型的计算机又有很多微创新和改良式创新,功能在不断提升,成本在不断下降,无论是大型机、微型机、个人计算机,还是现在的智能手机,无不如此。

中国经济转型:从套利企业家到创新企业家

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简单来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主要来自企业家的套利行为推动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这样的套利不仅包括中国企业家的套利,也包括外国企业家的套利。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相当比例是外国企业家通过他们的套利贡献给我们的,外资企业的出口占到中国出口总量的40%以上就是一个证明。

为什么套利可以带来这么快的增长?很简单。第一,中国长期的计划体制严重扭曲了资源配置,使得改革后中国经济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套利空间,这样改革开放初期大家看到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因为什么都短缺,还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还有土地、资本,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第二,中国的开放政策使得生产可行性边界外移,不仅给中国企业家,而且给外国企业家带来了新的套利空间。让我用下图来说明这一点。

在这个图形里我假定在开放之前有两个独立的经济体,每个经济体的资源都得到了最优配置,均衡点分别是A点和B点。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经济体简单加起来,得到的生产可行性边界就是图上的虚线,均衡点就是A+B这个点。如果两个经济体相互开放了,总的生产可行性边界就向外移,移到X1Y1这条实线,均衡点是G。为什么?因为一个经济体原来用的技术另一个经济体没有,通过相互引进对方的技术,或者由于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通过交换产品,都可以实现更大的生产可行性边界。也就是说,仅仅开放就可以提供巨大的套利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中国开放之后,不仅中国企业家能够赚钱,而且外国企业家也能够赚更多的钱。中国便宜的东西美国很贵,美国便宜的东西中国可能很贵,企业家把第一类产品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第二类产品从美国进口到中国,就可以带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当然也提高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图2)

但是下一步的增长会怎么样呢?我觉得套利的空间越来越小了,增长也就越来越难,不仅中国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全球增长速度的下降也与此有关。特别是,过去发达国家的企业家在前面创新,中国的企业家跟在后面进行套利,现在容易套利的都套得差不多了,还有一些套利空间利用起来很难。比如外国企业发明了手机,中国企业生产手机套利,山寨手机很容易,但是山寨手机的生产模具就比较难。现在中国企业也可以生产模具了,但是我们发现制造模具的机器不是德国是就是日本的,连零件都没有中国的,因为制造模具的机械设备的套利要求自身有很高的技术积累,而这方面中国企业仍然有很大的欠缺。

当套利空间逐步缩小、模仿的难度越来越大的时候,中国企业家怎么赚钱呢?只能靠创新了。外国的企业简单在中国套利赚钱也不太可能了,也要靠创新。这就是未来中国的增长要由套利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原因。过去30多年套利型企业家推动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尽管这个转型现在还没有完成;未来则需要靠创新型企业家实现由配置效率改善驱动的增长,转向创新、新技术驱动的增长。

以此来看,中国经济未来10年能保持4%-5%增长速度就很不错了。因为,从历史经验看,靠创新驱动的增长不可能超过3%,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因而还有一定的套利空间,可以高一些,但也不可能高得太多。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我们现在经常说中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既然我们认为自己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如果全球经济增加下降了,我们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责任,我们这个引擎可能出问题了。我们不能一方面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另一方面中国增长速度下降了,又说是其他国家拖累的,这在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怎么使套利型企业家逐步转向创新型的企业家?我觉得这个转变比较难,难就难在一个人赚惯容易的钱了,让他赚难的钱比较困难。但我们确实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包括联想、华为这样的企业,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华为也好,联想也好,都是从套利起家的,但是现在它们转变成了非常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这值得好多中国的企业家去学习和思考。

我更关注的是什么样的制度能使得中国的企业家更有创新的积极性?无论是套利和创新都对制度有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由、私有产权和法治。但是套利和创新对这三个方面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诱发套利行为的制度不一定能够诱发创新。为什么呢?因为创新有两个特点。

创新的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

创新第一个特点就是高度的不确定性,第二个特点就是周期特别长。如果我们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了不确定性,在一个二维图里,套利在图的左下角,颠覆性创新在右上角,改良式的创新在二者之间。也就是说创新比套利不确定性程度高,比套利的周期也要长。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我们要把风险和不确定性区别开来。尽管“最确定的是不确定”已成为商界的口头禅,但大部分经济学家和管理学者讲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是指风险。事实上,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很不一样的。简单来说,风险是可以量化的,不确定性不可以量化;风险具有基于大数概率的统计,因此可以通过保险降低,而不确定性没有统计概率,没有分布函数,因而是不可降低、不可保险的。而且风险是外生的,就像明天下雨不下雨、雾霾有多重这样的问题,而不确定性不完全是外生的,它依赖于企业家本身的行为。因此,不确定性意味着过去的数据并不可能提供有关未来的信息。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