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偿二代”与国际规则制定

作者:陈文辉发布日期:2016-04-26

「陈文辉:“偿二代”与国际规则制定」正文

近年来,中国保监会抓住历史机遇,以建设“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为抓手,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中国声音,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改革开放的质量。

“偿二代”建设基本情况

资本监管的基本概念。金融监管包括审慎监管(资本监管或偿付能力监管)和行为监管(消费者利益保护)两大主线,其中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是资本监管,即通过设定和监控金融机构的最低资本要求,确保金融机构保有能够抵御各类风险的自有资本,从而可以及时化解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损失。对保险公司而言,资本监管通常又称为偿付能力监管,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有本经营”,即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必须以资本为基础,不能开“空头支票”;二是“杠杆经营”,杠杆经营是金融保险行业经营的主要特点,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由其自身资本水平决定,有多大本金做多大业务。从国际金融监管的最新实践来看,资本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已成为金融保险业监管的核心。

“偿二代”建设基本情况。2012年3月,中国保监会启动了“偿二代”建设工作。经过保险行业近三年的努力,于2015年初完成了“偿二代”监管规则的研制工作,搭建起一套以风险为导向、从我国国情出发、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新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保监会于2015年2月正式发布新体系的全部主干技术标准共17项监管规则,同时保险行业进入“双轨并行”过渡期。经过一年的过渡期检验,证明偿二代体系科学合理,达到预期目的,行业经营和各项监管措施运行平稳,经国务院批准,保险业从2016年起正式实施“偿二代”。国务院领导对偿二代建设工程和过渡期成绩均予以高度肯定并提出进一步要求。

“三足鼎立”格局的初步形成。当前,国际保险业尚未建立全球统一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则。欧盟偿付能力体系和美国风险资本制度(RBC)模式的影响力较大,新兴市场基本参考借鉴欧美模式,缺乏适合新兴市场的现代化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G20)推动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加快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制定。我国抓住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历史性机遇,自主研发、快速建成并实施“偿二代”,在国际上形成了一种既符合国际金融监管发展方向,又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兴市场特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偿二代”的建成实施对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现有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初步形成了与欧盟偿付能力体系、美国风险资本制度(RBC)模式“三足鼎立”格局,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了中国的声音,对国际市场和国际保险监管规则制定的影响力逐渐显现。

“偿二代”对保险业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

“偿二代”建成是保险监管的重大改革。“偿二代”是我国金融审慎监管30多年来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保险监管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增强了监管的科学性。“偿二代”在国际主流的三支柱监管框架基础上,根据我国市场实际,构建了一套覆盖保险公司所有风险的风险识别、计量和防范体系。其次,提升了监管效率。“偿二代”对风险的反应更加敏感,能及时反映保险公司经营行为、业务结构、投资结构的调整所带来的风险变化,及时采取对应监管措施。再次,节约了监管资源。“偿二代”精确识别各类风险,将企业的风险状况集中反映到偿付能力指标上,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及时监控,有效地节约了监管资源,聚焦了监管目标。

对“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改革起到保证性作用。金融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难点不在于“放开前端”,而在于“管住后端”,切实守住防范风险底线。通过2015年“偿二代”过渡期的实践证明,“偿二代”是“管住后端”的有效工具,为保险业推进市场化改革、“放开前端”起到了保证性作用。一是激发了市场活力。以“偿二代”作为保险行业风险防范的屏障,保监会从资产端(资金运用)和负债端(产品定价)同时发力,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了保险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负债端方面,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把产品定价权还给市场主体,把产品选择权交给消费者,2015年保险行业保费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发展速度创近七年来新高;资产端方面,不断深化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拓宽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和业务范围,2015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7.56%,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好水平。二是提升了保险业的资本效率。“偿二代”实施后,保险行业释放资本5000多亿,保险企业的个体价值和行业的整体价值均大大提升,资本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三是增强了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偿二代”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与最低资本要求挂钩,风险管理能力差的公司将提高资本要求,反之则降低资本要求,激励保险公司重视并持续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和作用。“偿二代”快速建成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规则制定的影响力逐渐显现。一是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初步形成与欧盟偿付能力体系、美国风险资本制度(RBC)模式“三足鼎立”格局,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典范。二是中国与欧盟、美国两大保险监管体系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各方通过签署保险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互派技术专家、建立保险对话机制、组成联合工作组等形式强化交流合作;保监会还积极开展偿二代与欧盟模式的等效评估工作,争取实现等效互认。三是在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影响初步显现。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在全球保险资本标准中增加中国作为单独分组,设定专门的风险因子,不再与其他发展中市场混用最高因子,在国际保险监管规则中首次明确体现中国标准。四是中国保险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被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认定为全球首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是唯一一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保险集团。五是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国家的辐射影响显著增强。香港地区申请与内地开展偿付能力具有等效资格的评估;我国与东盟召开偿付能力合作论坛;亚非保险与再保险联合会(FAIR)主动申请接受中国“偿二代”监管,承诺按照偿二代要求定期报送偿付能力报告;一些非洲国家表示,中国“偿二代”比欧美模式对非洲建设和改进它们的监管体系更加具有借鉴意义。

助力我国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促进保险业改革开放。一是“偿二代”完善了我国对国际再保险业务的监管规则,促使境外再保险公司根据“偿二代”规则主动调整业务模式。以劳合社中国为例,2015年,劳合社中国的再保保费从4亿元增长到8亿元,2016年预计再保保费还将在此基础上翻两番;辛迪加在中国平台的数量也从6家增长到22家,预计2016年将增长到32家。二是吸引境内外资本进入中国再保险市场。“偿二代”规则发布后,我国再保险市场受到境内外资本的追捧和青睐,国际国内著名大型企业纷纷申请设立再保险公司,在“偿二代”进入过渡期后有三家再保险公司进入筹建,目前还有数家再保险机构在等待批筹。

几点启示

回顾“偿二代”建设的工作历程,对于我国实现从规则跟随者向规则制定参与者和引领者转变有几点启示。

树立信心,努力从国际规则跟随者向规则制定参与者和引领者转变。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具有充分的规模、体量和实力的市场既为我国建设自身的规则提供了有力支持,又为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具备了参与国际制定规则的条件。我国需要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有所建树,在国际规则中反映自身的诉求,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适宜和有利的规则环境。从“偿二代”建设和国际反应看,我们应发挥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大国的优势,在国际规则制定中争取更多话语权,提高国际影响力,着力实现角色转变,从规则跟随者向规则制定参与者和引领者转变。

抓住机遇,善于在国际规则的空白中寻找空间。国际规则的趋同对我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偿二代”建设正是抓住国际保险监管规则尚未统一、加快趋同的历史机遇,在国际规则定型之前自主建设中国自己的标准,从而避免了被动跟随发达经济体所制定的规则的局面,为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供了基石和抓手,争取到与国际社会和欧美模式平等对话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统筹资源,把对外开放与争取国际上对我国规则的承认结合起来。对外开放与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可以统筹协调、相互促进。我们在进行“偿二代”国际推广时,将保险业对外开放政策与偿二代等效评估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又能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监管体系与“偿二代”等效评估,进而有力支持“偿二代”成为国际主流监管规则,促进提高我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