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胜利:人民币新常态:美元欧元怎样变态?

作者:巩胜利发布日期:2015-07-05

「巩胜利:人民币新常态:美元欧元怎样变态?」正文

 

【核心提示】:继中国央行去年11月22日下调人民币基准利率0.50%后,时隔75天后中国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简称"基")与存款准备金率(简称"准")的双双下调证实了中国人民币全面进入"降息大周期",而且要释放出更多流动性来应对中国GDP向下(十数年最低)、中国制造业过剩(严重过剩产业钢铁、铝、铜、建材水泥业等)、通缩苗头乍现(通缩原是"富贵病",通常是富国日本、欧洲易得,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得通缩病症比较麻烦)、以及"三驾马车"中的出口数年一直不振、投资依然在加大等,在这样国内外大环境以及最新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趋弱的大背景下,中国央行正加大努力抵消资本外流的影响,同时鼓励银行加大放贷力度,以增加更多流动性,来促使中国经济有较好的增速。

人民币"降基降准"背后的难题,是当今世界其它任何国家货币都没有、唯一的,唯人民币独有"中国特色"。中国经济制度先行中国金融货币进行了市场经济的改革,这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最强劲的近40年中--经济发展GDP在14.3%进程时看不出任何阻力和根阻,2014年中国经济GDP下降了一半,这让人民币跟上中国经济的步伐越发吃力、甚至寸步难行、各外悖论冲突,中国货币政策改革滞后与中国经济改革脱离、不相适应就更加突出,人民币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到了中国货币不仅要与中国经济改革齐头并进、还面临着与一揽子国际货币不兼容、源头冲突的问题……人民币已经定下了国际化的未来方向,那么中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自由汇率也终将赶上国际货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等共同向前,来让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游刃有余、坦坦荡荡的迈上国际化的通途,但这不是嗟来之食,而是要人民币扎扎实实与十几种国际货币1全面接轨、融合、不冲突、来往与全球世界。

 

出生于1948年10月1日的人民币,根源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讲,它早已脱离了"计划经济"轨道却继续惯性不停的前进;从改革开放近40年的"市场经济"讲,它与全球所有的"市场经济地位"国家货币都不兼容甚至更悖论,人民币成了非计划经济、也非市场经济的一种超级货币怪物,根源变革就是其与全球各国货币兼容、互联互通的唯一出路。

人民币的100年、300年又该如何?能与全球它国货币共同兼容?就是作为货币的间隙性本源通融了,但从国家政治上、价值观、国家观上,又怎样与全球超过98%以上的国家兼容、通过、共荣?

(Ⅰ)、天下馅饼"降准"

一种货币,基本只有这两个控制工具,这就是"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前者,几乎没有底线,是所有使用这种货币的人和机构都受其约束,可以无限制的升降:升时,从0.01到几倍、数百倍、千倍等;降时,可以降到人们常说的"零利率"及0.01%(日元就是实施了20年左右的零利率)。而后者,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Ⅲ"统一底线(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调整为5%、6%和8%,系统重要性银行最低总资产充足率要求为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为10.5%。要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2010年年末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中国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缴来一般存款利率7.56%和备付金存款利率7.02%,如美国的活期存款准备率是8-18%)。通常,存款准备金率越高,金融银行系统的保障系数就越高,放出的货币就相对减少;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则风险比率就越大,释放的货币就更多。对这种货币的安全系数来讲,存款准备金越高越安全。对这种货币的流动性来说,恰恰相反,越安全,能够使用和放出的货币就相对比率就更少。

降"基"是针对整个货币全体系--所有机构和所有公民存取货币,可以很低、甚至可以低至零利率;但降"准"却不能、也不能太低,囿明确的国际组织与国内监管机构的数字规则约定和监管程序,除非不得已,太低了这个银行体系就会崩溃,信用溃烂。降准最大的赢家是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机构。

中国最新数据表明:制造业(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1月份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收缩。在那之前,上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是24年以来最疲弱的7.4%。此外,根据最新的中国国际收支数据,2014年第四季度中国遭遇了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流出,有910亿美元的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是1998年中国开始编制季度数据以来最糟糕的一年。随着投资者抛售人民币和买入外币,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有所下降。

有评论称:这次中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最重要原因是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需求,外汇储备的积累,传统上是创造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现在已经不再存在。这就制造了一个需要填补的永久性货币流动性缺口。

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规定了商业银行必须将多大比例的存款缴存于中国央行作为准备金用,这部分资金不能用于贷款和其他投资。在过去1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出现"双顺差",导致中国银行系统的外汇储备和国内货币供应量出现膨胀。对此,中国央行稳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此来冲销资本流入、防止通货紧缩继续深化。

中国各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05年的8%逐渐升至2012年末的高点:20.5%。

中国2月5日起下调0.5%使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9.5%,尽管这个数字仍比其他任何主要经济体都要高得多。随着资本流入出现逆转,有经济学家预计,2015年度中国至少还会有一、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要有两次左右的下调基准利率。降低基准利率,是为整体中国经济、机构、公民等所有使用人民币者降低成本,而降低存款准备金是为金融机构松绑,与国家降低成本、公民没有直接受益,从理论上讲反而增加了金融银行业的风险。

中国央行2014一年一直试图在"走钢丝":一方面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刺激政策以支撑不断放缓的经济GDP向下,一方面要避免像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时那样释放一股新的信贷狂潮、导致金融风险加剧,人民币是与全球所有国际货币都不兼容的一种国家主权货币。

中国央行在出台这一轮最新宽松举措之前,已在去年11月22日下调基准利率5%,并在去年全年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定向宽松措施,包括对特定银行提供价值逾800亿美元的直接贷款,以及削减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国是全球使用货币--人民币成本最高的大国经济体之一,其目前基准利率为5.6%,也是在主要最大经济体中最高的,欧元为0.15%,美元为0.25%,日元为0.01%。人民币与美元基准利率为20多倍,是欧元的30多倍,是日元的500倍。基准利率之高,这个国家使用这种货币的所有成本都居高难下,中国水电煤气、吃穿衣行等人民必需品、生存、死亡等成本之高,就是基准利率的根源长期所致。

中国央行2月4日还宣布对所谓的城市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此类银行的贷款业务向小企业和农业倾斜--这两个部门长期抱怨难以获得信贷。这种是中国货币体制"多元"的必然恶果,包括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等都无法实施国家统一的一种公平、公正的国策。

有经济学家表示,这次中国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双双进入"下降周期",除了应对国内局面以外,中国央行此举也是对其他国家央行动作的反应,包括欧洲央行(ECB)最近决定启动的雄心勃勃的量化宽松计划。不管是降低这种货币的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就放松货币政策而言,全球各国都在加大赌注,在2015年过去的一个多月,已经有包括超国家经济体欧元等十数个国家降低了利息,实质性全球货币大战的帷幕已经拉开,就看上半年欧元区自3月1日开始实施的QE会怎样开花、怎样结果了,囿欧元区是全球第一大超国家经济体,欧洲富有超过100年风云,欧元区经济总量约大于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超1/4,更欧元区还是全球最大的财富经济体,欧元区经济上下的好坏可能是美国对全球的影响力难比上下、更甚。

(Ⅱ)、人民币"三角困境"

2015年当下的中国问题是,如何防止中国第一大产业、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沸腾的流动性助推下,经历了各自"咆哮的年代"后双双失速的风险。这是管理层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的重要课题。还有中国股市资本市场,还象2014年底那样高烧下去?人民币都趋势到中国股市里去燃烧?当年的日本,正是因为没处理好这个问题,最后的教训令全球为之震惊、非常惨痛。他们"失去的年代"不是个位数,而是双位数甚至还要乘以二,结果是20年上下的通缩、至今挥之不去……日元货币长期零利率,魔咒恶性循环、反反复复20年来来去去难以摆脱。

(A)是、中国央行,世袭了1948年10月1日出生的人民币、也世袭了计划经济苏联模式至今难改,喜欢在"刀尖上舞蹈"的中国央行,宣布2月5日起下调实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此次降准总共释放7000亿到9000亿的资金。

这是距中国传统消费最高峰--春节只有15天时间前夕,历来是中国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巅峰旺季,无论是企业年终分红、民工发工资,都需要例行增加投放。2015年,中国央行赶在节前释放流动性,可以解读为以下几个原因:

(B)、传统的投放流动性渠道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投放流动性,但2014年以来,外汇占款增长乏力,2014年一年几乎没有增长,只增加了200多亿美元。在高顺差年景下,央行靠大举购汇,投放基础货币,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大举派生流动性。现在,这个投放通道被堰塞了。外汇占款明显减少,虽然经常项目的外汇占款仍然在流入,但增幅已趋缓,而资本项目流出明显加快,2015年资本项目甚至出现多年罕见的净流出。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中国国内资产价格高企触顶,以李嘉诚家族为代表的部分外资大举外撤,转而抄底最财富的欧洲市场。伴随国内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14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超过了1000多亿美元。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泵入流动性的管道失灵,这种情况下,开始直接动用降基准利息和降存款准备金的手段,来释放更多的流动性。

(C)、从这个背景来考量,不宜把春节前一次增加市场流动性的例行做法过度解读为"标志性的货币宽松",甚至误读为"中国新版QE"启动。因为,无论是去年的几轮结构性降准,还是最近的"降基"和全面"降准",这是中国式货币策略的一种要保持精准滴灌,又要防止大水漫灌。

从宏观经济看,中国经济处于寻底爬坡的谷底区域,上下尖端两难。楼市萎靡、钢铁、石油、铜铝等国内需求严重疲软,以及复苏艰难的全球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外溢影响已日益显性化。低迷的经济数据遍处开花,PPI跌幅继续扩大,已连续35个月为负值,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下跌,工业产出数据不乐观,钢板价格跌到20年前……

(D)、2014全年,中国基础货币投放增幅达到12%,M2达到122万亿,信贷投放近10万亿,增幅超过10%,但更诡异的是,CPI同比只增长2%,创5年新低。PPI、CPI持续下跌,使得通缩正对经济构成显著威胁,也说明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传导不到中国实体经济中去,货币政策有效性面临挑战,中国式的货币迷局让人不解,中国股市却与中国经济超级冰火两重天。

正常情况下,一次"降基"或降准,需要3-6个月的消化和实施过程,而中国去年11月22日"降基"0.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