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正文
「内容提要」自2004年首次提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以来,其已经成为当前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内讨论的焦点议题之一。从经济上讲,中国加入FTAAP 将获得巨大的静态与动态福利效应,因为其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都集中于亚太地区。然而,中国是否能够支持这一构想还要取决于一系列关键的政治与外交因素,包括:APEC方式、中美关系、协定的质量、敏感行业、竞争性的替代方案以及中国台北的成员身份问题等等。如果中国政府无法认同其中的某些条件和理念或者涉及中国利益的条款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FTAAP 只将成为长期内经济上可行,但近期内不具政治现实性的方案。
「关键词」亚太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中国;政治经济
「作者简介」盛斌,1971年生,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天津邮编:300071)
本文的写作是建立在作者2006年8月完成的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的国际联合研究项目《亚太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英文翻译稿的基础上,有所删节和修改。
感谢胡博、卢莹和魏巍所做的翻译工作。论文的英文稿参见http://www.pecc.org/ftaap.本文不代表中国官方和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作者承担论文内容的全部责任。
一、导言
亚太地区对于中国的对外经贸至关重要。2004年,中国72%的出口和68%的进口来自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其他成员经济体,「1」同时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中的70%也来自该地区。「2」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在过去的十年里,「3」并成为中国在亚太区域内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从该地区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资本品进行加工、装配和制造,并向美国市场出口消费品和工业半成品。伴随着大量的区域内贸易流动,巨额国际直接投资(FD I)流入中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和引进FD 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主要对外贸易摩擦与争端也集中于亚太地区。焦点问题之一是贸易收支的不平衡,特别是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收支不平衡更为突出。「4」
西方"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罪魁祸首",并呼吁立即采取措施做出相应的调整。「5」但中国方面认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一方面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被过分夸大(主要因为原产地规则和通过中国香港进行的转口贸易),另一方面也是该地区三角贸易和中国依赖加工贸易方式的必然产物,即美国对东亚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赤字转移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同时,美国政府对华有政治偏见性的出口管制政策也难逃其咎。此外,当前中国已成为APEC内遭受反倾销最多的成员。在农产品、电器、玩具、鞋类、橡胶制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行业,中国企业和出口商对外国的进口配额、技术性壁垒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普遍表示关注。因此,在亚太地区推进贸易自由化将有助于缓解中国与本地区贸易伙伴之间的国际收支失衡、贸易争端和危机。
客观地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之后,APEC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是,中国仍然非常重视和关注对APEC的参与,因为APEC所倡导的协调的单边主义、自主自愿和灵活性提供了一种全新与独特的区域合作方式,中国可以借此实现其在亚太地区的长期外交战略。近几年来,随着区域贸易协定或自由贸易协定(RTAs/FTAs )的数量激增,中国也开始编织自己的RTAs/FTAs 网络和"轮轴-辐条"式的区域合作体系。与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 )的设想相比,中国政府似乎更加青睐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 )或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10+3")合作,尽管前者由AEPC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最先提出并广为推行,「6」
但其内容含混不清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一方面,推进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制度改革和约束性协议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民福利和实现结构调整,但另一方面,如果考虑到预期的机制化进程,FTA2AP 的构想是否会与中国目前的APEC战略发生冲突尚难以定论。此外,像诸如保护敏感行业这样的经济问题和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等政治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使其很难对FTAAP 持非常明朗和积极的态度。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在概括当前中国对APEC和区域合作协定的总体战略和政策的基础上,以政治经济分析中的成本收益分析为依据,推断中国对FTAAP 动议可能采取的各种策略。
二、中国当前的区域贸易政策
中国政府于2001年签署了《曼谷协定》,这是中国第一个区域贸易协定。此后,中国构建RTAs/FTAs 网络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传统的贸易政策是单纯依靠多边贸易体系,严格奉行不结盟战略,而加入《曼谷协定》可以看做是偏离传统贸易政策的标志。如今,中国已经签订的或正处于谈判阶段的RTAs/FTAs 共有10个,涵盖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共32个国家和地区(见表1)。2005年,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为3400亿美元,占中国当年贸易总额的1/4.「7」此外,中国已经正式启动与冰岛和印度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联合可行性研究。
其他国家(如韩国、日本)虽然也在RTAs/FTAs 考虑之列,但可行性研究尚处于初步的学术探索阶段。
中国正在并将继续通过多样的方式积极和稳妥地拓展其RTAs/FTAs 网络,特别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和合作伙伴。「8」中国认为区域贸易与经济合作是多边贸易体系的有效补充,将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但是,发展区域经贸合作不应以损害多边贸易体系为代价。「9」
中国组建的RTAs/FTAs 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是:首先,中国在签订RTAs/FTAs的过程中奉行实用主义的原则,从而为实现特殊的双边或区域的商业和战略利益而服务,因此每个RTAs/FTAs 并不遵循相同的模式。这一特点体现在贸易协定的多样性上。
例如,中国内地与香港、中国内地与澳门签订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包含了许多具体的条款和广泛性的问题,而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的协议更多的是表达双方合作的意向。其次,中国没有采取一蹴而就达成全面协议的方式,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断推进,比如先签订"早期收获"协议以减免某些商品的关税,再将合作不断延伸至服务、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等领域。这样做有助于各成员方从一开始就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从而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树立信心。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协议不涉及在短期内难以协调和处理的敏感性行业或问题,如知识产权保护、特殊行业的自由化、环境和劳工标准、争端解决机制等。尽管这样做使协议的质量相对较低,但这种"建设性模糊"的策略既考虑了双边商业利益又能兼顾各方国内利益集团的需要。
资料来源:A.Antkiewicz and J.Whalley,"China's New Regional TradeAgreements,"NB ER W orking Paper 10992,2004;G.C.Hufbauer,and YeeWong,"Prospects for Regional Free Trade in Asia,"W orking Paper 05-12,Th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D.C.,U.S.,2005;WTO ,Trade Policy Review Report by the WTO Secretariat ,WT/TPR/S/161,February 28,2006;Zhao J ie and Han Yi,China's FTA S trategyand Future Perspective,Econom y Report :China ,Presentation in theWorkshopon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Possible Impacts of FTAsDevelopment on APECDevelop ingMember Economies ,Hanoi ,VietNam ,June 28-30,2005.
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RTAs/FTAs 呢?中国迅速拓展RTAs/FTAs 网络的背后有什么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呢?
第一,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新一轮RTAs/FTAs 发展的浪潮。根据WTO 统计,截止到2004年12月,已有大约23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至少一项区域贸易安排。绝大多数WTO 成员方都已参加了区域合作,全球贸易中超过一半属于区域内贸易。「10」特别是近年来两个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即美国和欧盟)加速扩展各自的RTAs/FTAs 网络。
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许多亚洲国家开始从单纯依赖多边贸易体系转向把寻求区域贸易合作作为其对外贸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避免被排除在现有的区域安排之外和遭受贸易转移的损失,中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启动自己的RTAs/FTAs.
第二,RTAs/FTAs 能够为中国营造更为有利、稳定和有预见性的对外贸易环境。中国将从东盟、印度这些国家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准入,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和强劲的经济增长为中国极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此外,随着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并购的不断加快,RTAs/FTAs将成为吸引本土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渠道。与其他RTAs/FTAs 一样,中国的双边和区域安排也能帮助中国成功地"锁定"外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从而避免未来多变的贸易壁垒。
第三,RTAs/FTAs 是中国实现地缘政治目标和全球战略的重要的商业外交手段。具体来说,中国内地与香港、中国内地与澳门签署的CEPA可以被视为是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对紧密经贸伙伴关系进行制度化的大胆尝试。这种方式可以为中国制定一种可以被接受的、和平统一台湾的方式提供许多借鉴。此外,东盟国家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强大的出口竞争备感担忧,而双方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抚效应,也是中国实行睦邻友好外交政策的有力途径。
中国与巴基斯坦、印度、智利、南非签订的贸易协定还体现了中国发起和强化与各大洲重要国家之间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促进"南南合作"的外交努力。
第四,RTAs/FTAs 还能够保证持续稳定的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给,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国自然资源的安全目标。这一动机在中国与澳大利亚、东盟以及海湾国家与地区之间谈判的关于原油、铁矿石及其他重要初级产品的双边协定中尤为明显。一旦国际商品价格上升,这些协议能将供应短缺的风险降至最低。
第五,中国参加RTAs/FTAs 可以消除"入世"议定书中歧视性条款所遗留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消除倾销裁定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和过渡期内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所产生的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和出口企业为争取获得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斗争而饱受磨难。因此,签订FTAs的吸引力之一就在于中国可以成功地在谈判中要求对方必须给予其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智利、巴基斯坦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签订的一系列协定都反映了这一结果(见表1)。可预见的是,中国将发起更多的RTAs/FTAs 谈判来系统地矫正在双边贸易关系中中国所认为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的要素。
第六,RTAs/FTAs 是中国政府推动贸易自由化、放松国内管制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手段。当WTO 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时,RTAs/FTAs 能够为中国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在汽车、银行、电信、运输等行业。
三、中国加入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潜在收益
从经济角度看,亚太地区实现贸易自由化将在长期内对中国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还有观点认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加速APEC实现茂物目标的进程、阻止次区域贸易协定的扩散和缓解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