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高效农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

作者:党国英发布日期:2015-06-10

「党国英:高效农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正文


2015年5月30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金融新常态课题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北京分院与一亩田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出席会议并演讲。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演讲实录:
一、关于规模经营
从长远看,中国农业要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的道路。中国不能学日本。不要夸大中国和美国在农业条件上的差距。高效农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技术的适度规模大于社会经济关系所能承载的适度规模。在实践中还有一个具体问题,是地租率过高,妨碍家庭农场的盈亏平衡。
社会经济关系所承载的适度规模,受城市化水平的制约。
产权清晰可以扩大交易。例如,小产权房的交易价格要小于商品房交易价格。
实践中看到一种“规模经济假象”。例如,一个在惠州种500亩菜地要扩大到1000亩,是不是因为规模经济?我看不是。
关于规模经营的政策鼓励导向,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政府不鼓励过大的农业经营规模。应以农户农业纯收入达到非农产业居民家庭收入为标准确定最大规模。但这个标准应不断调整,不能学日本,几十年不变化。
鼓励农地流转在农民之间进行,但不限制城市资本下农村。仅鼓励城市资本主要在农业流通、服务和加工领域投资。
提倡以租地方式实现农地流转,大田租期以8年为准,设施农业可适当延长。
实行积极的城市化政策,调整劳资关系,提高城市居民收入,为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二、互联网如何推进中国农业竞争力提升
农村电商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这个题目很重要,如果农村电商不能提高农业竞争力,农业竞争力上不去,跟农业有关系的电商也过不好,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很关键的。
有一般的规律,我们都知道,商业活动推动产业专业化,专业化能提高效率,流通更高效,农业更专业,食品更安全,是一亩田的平台目标,它原本是“农业更科学”,我说更专业。科学不一定有效,因为中国农村竞争力缺乏专业性,专业农户的比例少。
我是主张用专业两个字来替代科学。现在有一个更具体的问题,我们一般的说法,刚才说了,市场化能够提高农业的效率,但是我们比较一下欧洲和中国,欧美农业市场自由度似乎比中国要低,这个有很多的证据。在这个情况下,欧美农业的竞争力却比中国高。比如有些人老迷糊,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多少年不发生倒牛奶的情况,牛奶生产多把它废掉,中国现在此类的事情越来越多。
他们是农场实行配额制,去年开始把乳业的配额取消掉,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欧美农产品贸易组织的自然垄断程度高。好多的欧洲国家合作社是跨国合作社,丹麦有几个,荷兰有几个合作社。我建议全国搞十几个合作社就可以,当然过渡期可以多一些。
欧美的农户主要是先进技术支撑的专业农户。还有大宗产品的标准化、均质化,这个对互联网有很大影响,消费者不一定在网上订货,今天高院长讲的,消费者大量地从网上订货的话,为B2B。确实抓住了核心。所以大宗农产品的标准化、均质化,似乎不必要个人订货。小宗产品多品牌,但贸易环节可以一体化,我注意法国的酒,法国的酒确实小品牌,其实经营者是什么?是一个大公司,我们知道好多的,我看一些化妆品,不同的品牌,但是实际一个大公司经营。
中国人有时候特容易受某些西方朋友的忽悠,现在西方人讲,西方经济快不行的,法国写的书,讲小的是美好的,我们就简单相信了。人家到了那个水平,有大的商业网络支撑,所以,小和小还不一样。我们跟着要学小的是美好的所以小宗农产品多品牌,但是人家贸易是大公司管,大公司管小商品。
欧美农产品贸易组织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这个话说起来长了,我的认识合作社既是经济又是政治。还有一个欧美农业形成体制内的反哺系统,咱们中国我觉得很大的问题,反哺农业主要靠政府,而政府有效率问题。欧美的就是农民的合作社,就是形成了内部的农业反哺系统。实际上人家看起来是自由度不高,迟院长讲的组织化程度高,表现为给农户一个配额,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内部管理措施,相当于一个工厂有几个车间,工厂的老板说你这个车间生产多少,那个可以,那个不叫违反市场原则。如果这样认识的话,就成为另外一个问题。
电商对于欧美农产品贸易业态有真正影响。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它是否会打破自然垄断形成的寡头控制市场的格局?欧美已经形成一个大宗农产品贸易格局,可能不太会变化,那么小宗农产品在点上平台上会降低广告成本,但信誉保障仍然是有规模化的服务,贸易格局不容易发生变化。我的意思是,欧美国家看起来是寡头控制,就是说流通服务里寡头控制基本上不会有变化。
电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没有电商批发市场也遇到很多问题,你比如荷兰的乳业有批发市场吗?它一家把荷兰、比利时、瑞士全覆盖了,它需要批发市场吗?不需要,整个一体化,百分之九十几的覆盖率,从原料到销售,实现了一体化,没有乳产品的批发市场。我想没有电商,批发市场体系也会有问题。电商有可能替代传统贸易商,这确实有可能。除非后者也装备电商技术。它这个装备电商技术我不知道困难不困难,但是我觉得欧美国家人家装备得还可以,我觉得现在要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同时,咱们的电商要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
关于电商,我是想了这么几条,一个就是必须走差异化的经营之路。我前面说了有大品牌、小品牌,有不同的情况,再一个必须掌握壁垒性强的规模化技术,比如检测技术。它不只是规模问题,还要为信誉埋单,它必须要为信誉负责。
再一个要挖掘农村的人力服务资源,我为什么强调这句话,就是我们最近承担一个任务,决策层考虑要把自治企业下沉到村民小组,需要调查。长话短说,我在调查的时候发现什么?我们自治组织管辖范围太大,社区一级的自治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把好多农村的人力资源没有一网打尽。自治体设置适度下沉后,干部可以不要工资。电商的腿伸长以后,如何降低人力成本?这个值得考虑。全国现在五十万个新农村,若扩展到三百万,但是没有工资,原来五十万是要发工资的。当然这个人力资源的利用,我觉得需要一些技术性的考虑。
三、电商的组织创新
电商必须向大型一体化企业方向发展。仍然是考虑大宗农产品和小品牌的问题。
根本上要解决竞争力问题。最近习总书记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电商主导的现代农村贸易商如何与农户形成命运共同体?能不能把自己改造成合作社?一亩田它的商业目标,也有自己的社会责任目标。国外企业也经常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二者如何平衡?要不要考虑大的组织创新?我觉得以后还可以探讨。例如,要不要要吸收专业农户作为自己的社员?如果吸收,一定不能吸收兼业农户,三亩地、五亩地的兼业农户,公司要帮助他们转型。规模太小,玩不转,成本很高。能不能将惠顾量返还作为社员资本,记入社员资本帐户,你要直接收钱物,他没有钱,你返还的时候就不给他钱,给他记账,慢慢成为他的资本。
如果说作为中国的大型合作社,占中国农产品市场十分之一,就了不得。一般的龙头企业转成合作社几乎没有希望,我曾经跟广东的水产商做过一个探讨,他们为了跟上海市场竞争,他们一去上海搞水产销售,那个市场就掉价,他们一走就涨价。顺德的水产都是全国最厉害,甚至全世界都不错,规模水平、技术水平,但是到了上海就不行,一去就掉价,一走就涨价。我具体情况不说了。
建立内部金融,向社员提供资本服务,搞差异化经营,我觉得也有一个华丽转身的问题,如果转好的话,我觉得对中国整个农业的命运很有影响,我现在担忧的就是,我们的现代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就是它没有形成内部的反哺,因为按照我的了解,西方国家的家庭农场基本上亏损,但是因为靠着合作社做了反哺以后,情况就不一样,我刚才讲了,咱们今天家庭农场经营有很大的问题,我是只讲了一个地租的问题,租金价格很高。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