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胜: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走向和重要目标」正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14年4期)总第29期
中国农业正处在一个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连续八年的农业丰收,确保了作为全球人口大国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但应清醒地看到,粮食和农业增产过度依赖资源和要素投入,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生态代价,如果不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今后增加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快传统农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农业转变,构建以“两型”农业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不仅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一、“两型”发展是中国农业的时代命题
中国要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发展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无容置疑,中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需求不断扩张的挑战。尽管中国粮食产量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加到2012年的11424亿斤,但国际进口量却越来越大。相关资料表明,2011年农产品进口就超过了中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出口总量的57%。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长到93亿,需要增加谷物6.8亿吨;中国人口将增长到15亿左右,超过当时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谷物需求大约7.8亿吨,肉食需求大约1.2亿吨。第二,随着耕地、水资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农业发展面临资源要素约束不断强化的挑战。作为无法改变的国情,中国的人均农业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如在2008年,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淡水资源、人均国土面积、人均可耕地面积等四种关键农业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6%、33%、36%、40%。而人均农业资源的平均值正在不断下降。第三,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要素争夺和国内外竞争压力迅速加大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争夺耕地、水资源等资源和要素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劳动生产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竞争力。中国谷物、水稻和小麦单产2008年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玉米单产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同期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发达国家平均值的2%,仅为美国和日本的约1%,世界排名为91位。与此同时,全球农业跨国公司“四大粮商”强化全球粮源、物流、贸易、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布局,不仅已经控制全球80%的粮食贸易,而且还控制了全球70%的油籽贸易。在跨国公司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和资源配置的垄断地位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竞争更加艰难。第四,以资源要素扩张为支撑的农业发展带来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发展面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挑战。有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化肥年施用量占世界总量的30%,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仅为30%和40%,比发达国家低一半;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在土壤中,残膜率达40%;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也仅为40%左右,远低于欧洲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当前,“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农村的一大灾难,过去的不少青山绿水变成了光山污水,不少地区沙漠化严重,一些江河频发水灾甚至断流,都与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着直接联系。因此,现有的农业发展方式导致农业发展环境日趋恶劣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危及国民生命健康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全球变暖与能源枯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峻挑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和国际社会力图解决的问题,代表着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任何国家都无法置之度外的共同使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产业特性决定了农业占用和消耗资源较多、对资源和环境有重大影响,是一个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依赖性很强的产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求加快传统农业向“两型”农业转变;这不仅是缓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大变革,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调节生态功能的有效途径。尽管这是个极为艰难的选择,但却是一个势在必行的战略决策。
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基本特征
1.“两型”农业的内涵。“两型”农业是资源节约型农业与环境友好型农业的简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有机统一,构成了“两型”农业的全部内容。“资源节约型农业”,是以资源节约及高效利用为中心的集约化农业形态,包括发展多熟制种植,提倡立体多层农业,采取先进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技术和科学的施肥制度等节时、节地、节水、节能、高效低耗的集约化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是以循环农业为中心的清洁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减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改进种植养殖技术,发展农业生态工程、健康养殖工程、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工程,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简言之,“两型”农业是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资源要素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负外部性效应的农业形态。从“两型”农业的本质来看,充分整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的问题,能够在充分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实现农产品产出的不断增加和质量的不断提升,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这种多元目标的实现,正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2.“两型”农业的特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以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展现人文功能、循环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产生和谐的人文效益、节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它强调生态循环和全面协调,将人类及其生活纳入农业生态循环之中,而且将农业生产结构与人类社会结构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一个由各种具有相互内在有机联系的动态系统,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优质安全、资源消耗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等特征,对抢占世界农业发展制高点具有关键性意义。具体表现在:(1)生产过程低碳。“两型”农业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中的化学残留、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超低重金属限量难题和环境破坏问题,不仅能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生态环保,而且能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2)产品品质优良。提高产量不是“两型”农业生产的第一目的,相比注重产量,“两型”农业更加注重产品能否促进人的生命健康和产品的营养价值,因此,不仅是生态产品、绿色食品,而且是高营养价值产品。(3)发展成本低。“两型”农业的资源消耗少,做到低能耗、低排放,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都比较低,既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农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4)市场效益高。“两型”农业模式生产的产品,不仅品质好,营养价值高,而且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品,注入了科技含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因而附加值高,具有优越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市场效益。
3.“两型”农业与传统农业。“两型”农业与我国传统农业具有内在一致性,许多传统的农耕技术很好体现了“两型”特征。中国传统农业不采取增加大量资本投入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做法,自觉利用大自然内在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养分循环,协调作物、动植物、土壤和其他生物形成的相互作用,使农业自然资源不断再生利用,以保护土地、作物和人类环境的健康发展,故被誉为世界上“无废弃物的农业”。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富兰克林・H・金在1911年考察中国农业后,十分肯定中国传统农业利用人畜粪便、塘泥和一切废弃物来肥田这样一个有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技术,称之为有机农业。英国农民出身的真菌学家霍华德受到富兰克林・H・金的影响,主张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提高地力,把增养地力和动植物生产、防治动植物的病虫害与人类的健康联系起来考虑,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保证动植物健壮生长而不受害虫危害。霍华德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大量的人口而地力不衰退,与农民把一切废弃物变成肥料回到地里的作法密切相关。几千年来,中国的土地在保持了不断提高的利用率和生产率的同时,地力基本上没有衰竭,不少土地越种越肥,这不能不说是世界农业史上的一个奇迹。正是这“落后”的中国传统农业,基本上满足了从战国时期的二千多万到鸦片战争前的三四亿中国人口的巨大增长的需要,直到今天,我们还为中国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1/4的人口而引以自豪。“这个奇迹就是传统农业所创造的,将这一宝贵的传统横加遗弃,无疑会使中国农业发展成为‘无源之水’”。因此,“两型”农业是以吸收传统农业的智慧为基础,借助现代科技的优势来以克服传统农业的发展局限,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要素来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和新领域,实现传统农业的更新换代和可持续发展农业形态。
4.“两型”农业与工业化现代农业。发展“两型”农业必然是对现代的工业化农业、“石化农业”的扬弃,但也并非要回归到“刀耕火种农业”或完全“零生态农业”上去,让人们重新回到前现代的农业社会也是不现实的。“两型”农业不是对现代农业的否定,而是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对它的超越。“两型”农业作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新型农业,既区别于西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又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赋予农业现代化新的内容。与工业化现代农业把经济发展和GDP摆在首位、把迅速致富作为头号目标不同,“两型”农业把人的幸福指数放在首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如果说,现代农业视农耕为一个机械的过程的话,那么“两型”农业则视农耕为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进程。
三、加快建立“两型”农业生产体系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两型”引领,以优质、安全、生态为目标导向,以解决农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构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因此,要多管齐下,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放在突出地位,强力支持农业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降低农产品被污染风险;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好湿地、林地等生态屏障,改善整个生态环境;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抗灾减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抑止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的丧失和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
1.构建以“两型”发展为导向的农业产业体系。“两型”农业作为新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包括三大系统。一是“两型”产品产业体系。包括以节水、节地、节能、节电、节肥、节药为核心,致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类农产品产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养殖品产业、水产品产业;以及其他“两型”农产品产业。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破传统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模式,用“两型”农业的要求和生产方式对其进行“两型化”改造,生产出符合“两型”要求的农业产品,是“两型”农业导向的农业产业体系的核心。二是“两型”功能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