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臣:云南省民族地区土地林地流转研究报告」正文
本报告所研究的民族地区,按通常理解是指全省16个市州中的8个民族自治州、129县中的29个民族自治县,到2008年底的150个民族乡和18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
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在土地林地流转改革中具有特殊性。其土地流转改革的顺利推进,不仅关系着民族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各民族的和谐共处和共同繁荣。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户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全省全国同步,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逐步从城市郊区向边沿山区扩展,呈现出总量发展迅速、区域极不平衡、自发流转多、程序有待规范等特点。但受农村人口大量稳定转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制约,目前民族地区农村还不具备大规模流转的条件,流转市场的成熟、规模经营的发展需要加以精心培育。
农村土地林地流转包括国家征用、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本课题仅就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研究,而不涉及国家征用、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流转。
一、云南民族地区土地林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云南省农村以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为主要形式的承包土地流转面积,截至2009年上半年达300多万亩,占农户总承包面积的7.8%。其中民族地区由于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我们估算土地流转占农户总承包面积的5%左右。
(一)流转总量呈加速之势上升,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云南省土地流转2002年以来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递增。2007年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仅为100.49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6%,比2002年的流转面积增加了50万亩。到2009年上半年,云南省农村以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为主要形式的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300多万亩,占农户总承包面积的7.8%。如昆明市西山区2010年12月流转23349.44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92万亩的47.5%,
云南省民族地区土地林地流转总的看也是逐年增多,特别是城镇郊区、平坝地区、交通沿线等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土地流转速度相对较快,规模较大;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相对缓慢。流转最多的是西双版纳州,流转耕地面积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面积比例达18.5%;而大理州至2010年第二季度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0.19万亩,占总耕地的4.6%,截止2009年8月全州已规范流转572宗林地,面积25.18万亩,占总林地的0.8%;楚雄州到2009年底止共流转土地230310亩,占农村土地承包地总面积的3.3%;文山州文山县2009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为2.5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 6.7 %。红河州泸西县到2009年6月底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25681亩,占农民承包经营耕地面积32.24万亩的7.96%。玉龙县截至2008年10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4636.6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4.61%。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截止2008年10月共流转面积10615亩,占全县承包土地面积328832亩的3.22%。怒江州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仅63.24万亩,流转的总面积有l3812亩,占2.79%,怒江州贡山县土地流转475亩,占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1.31%。流转比例最低的是迪庆州,仅为0.7%。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出租
1.出租是目前比较规范,也是为各方所普遍接受的一种符合市场化规律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是全省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出租是承包户将承包地租赁给本村农户或本村以外的单位、个人用于开发性生产的行为。承租方以一次性或分年度付给出租方租赁金,即获得土地的经营权与收益权。出租是债权行为,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因而成为流转的主要形式。云南省2007年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出租42万亩,占41.8%。楚雄州双柏县2009年流转的土地全是出租;楚雄市2009年底土地出租占流转总量达到68.94%。红河州泸西县出租流转土地面积14945亩,占流转总量的58.19%。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土地出租8356.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7.09%;大理州2010年第二季度出租面积2.21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21.7%。
2.转包的形式也比较普遍。转包是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行为。这种形式是新承包人向原承包人履行义务,原承包人再向发包人(一般指土地所有者)履行义务,由新承包人、原承包人共同承担风险。权利和义务由双方议定,多为口头协议,一年一定一结算。云南省2007年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转包占33.44%;大理州2010年第二季度转包面积5.2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51.8%。红河州泸西县转包土地总面积3173亩,占流转总量的12.36%。
3.转让占流转的总量不多。转让是权利主体的变更。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在承包方已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将未到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全部或者部分一次性转移给第三方,原承包合同解除,由集体经济组织与第三方重新签订承包合同。这种流转形式实际上是承包合同的转让,其必须得到所有者的许可,并接受其监督。云南省2007年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转让占8. 76%;大理州2010年第二季度转让面积达0.3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2.9%。
4.互换在承包经营责任制早期数量较多,之后逐步减少。互换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换给他人行使,自己行使从他人处换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形式主要表现在户与户之间为方便耕作或防止牲畜践踏,将原承包地块互相调换,调换条件及补偿等事宜,由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原承包关系不变。云南省2007年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互换占5.08%;大理州2010年第二季度互换面积1.5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15.3%。红河州泸西县互换土地6384亩,占流转总量的24.86%。
5.股份合作是学者们推崇的形式,但实践中发展不快。指土地承包者或拥有农地永久性支配权的合作经济组织,将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以折股形式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的经济行为。这种形式可使土地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分离,并通过农户对土地价值形态的占有(主要通过以股权方式参与土地的收益分配来实现),逐渐淡化农户对土地实物形态的占有,使得土地便于集中,以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云南省2007年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股份合作占2.09%;大理州2010年第二季度股份合作面积0.01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0.1%。
6.其他形式,主要包括“反租倒包”、继承等,情况比较复杂,尚需观察与研究。所谓“反租倒包”,是指村委会将承包到户的农地通过租赁的形式集中到集体,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有的还进行必要的整理,然后将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市场的方式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或者从事农业经营的公司。所谓继承,是指承包人逝世后由其子女亲属继承承包权的形式。云南省2007年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其它形式占8.87%;大理州2010年第二季度其他形式面积0.83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8.2%。
(三)流向已经多元化,主要是流向规模经营的种植大户和企业
云南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如昆明、曲靖、楚雄、玉溪等州(市)土地流转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发展效益农业、实行连片种植和规范化经营,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连片种植、集约经营转移。农村土地流转由初期农户之间的相互流转逐步发展到向有实力的专业农户、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外商企业、科技人员等农业投资主体特别是工商资本流转。民族地区虽然较发达地区发展速度稍慢、规模稍小,但是其趋势和发达地区是一致的。
1.大户
近年来云南民族地区通过土地林地流转,大力发展各种高产高效优质经济作物,形成了一批种植大户,从而又促进了该州土地林地的流转。红河州泸西县流入种田大户的土地面积23628亩,占流转总面积的92%。大理州宾川县截止2010年4月流转面积达17274亩,其中流转入种田大户的土地面积17081亩,占流转总面积的99%。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甸南村的和云自1998年起在海拔2800多米的拉美荣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山嵛菜产业,目前以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1180亩土地发展重楼等药材产业。在和云等专业大户的带动下,全乡流转土地近万亩,其中已有6000多亩耕地流转给60多户专业大户。
2. 企业
民族地区土地流转过程中,通过企业租用土地,农民参与生产的流转方式,推动了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重组与优化。
企业受让农户土地林地发展规模经营的,当属坐落在德宏州的后谷咖啡公司。后谷咖啡公司从2008年开始大量扩展租赁模式,也就是“自有基地”。期间程序要经过每个农户签字、按手印,进行公正,然后把农户土地林权证书流转到后谷公司。后谷开始统一土地规划,让农户抽签,再重新分配给其管理,抽的地不一定是农户自己原来的土地。后谷在三年内分三次把70年租金全付给农户,按一户100亩,每亩地50元/年计算,70年的租金是35万元,这对农户有很大的吸引力。农户变成了产业工人,同时获得租地和工资两项收入。后谷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不能控制产品的问题,目前,该公司已自建种植基地15万亩,计划近期内达到30万亩,以后争取到100万亩面积。
再如楚雄州姚安县农哈哈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与姚安县蜻蛉村委会农户签订了租地合同,租金每亩每年650元,租期十年。采用“公司+协会+基地”的运作模式,集食用菌培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所种植的大球盖菇现已推向市场。开辟了新型集约化农业新路子,带动了农村食用菌产业化发展。
3. 合作社
在土地林地流转工作中,各种土地流转合作社的成为受让主体,使农村土地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楚雄州禄丰县西河村成立的西河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土地入股,效益分红”的形式探索土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路子。根据合作社方案,农户以自愿的方式将土地折资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烟叶生产经营,即将规划区域内农户的土地按每平方米1.00-1.20元(每亩667.00-800.00元)的价格折资入股,由西河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经营效益按股(土地折资)分红。该县仓岭镇李家坝村农业合作社,村民自愿把土统筹到合作社里,合作社每亩一年付给农户1000元租金,经营亏损由合作社承担,而有了利润则所有农户按田地比例分配。合作社按规划对土地进行合理布局,发展大棚西瓜、蔬菜和经济林果等现代农业。通过土地流转的实践,已发展大棚蔬菜和西瓜350多亩,受租邻村土地120亩。
(四)流转土地用途及模式多样化,经济作物成为首选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种田收益日趋回升,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土地流转的对象由本村、本乡、本县内流转逐步向村外、乡外、县外流转;经营内容也由种粮为主逐步转向蔬菜、花卉、水果、核桃、茶叶、甘蔗、烤烟和养殖等高效益农业为主发展。流转带动模式主要是公司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能人大户三类。调查显示,流转土地流入公司企业面积占13%,流入合作社及农户的面积占85%。红河州蒙自县土地流转后的产业:石榴产业1798.3亩,占流转耕面积的12%;蔬菜产业2929亩,占19%;葡萄产业833亩,占6%;烤烟产业1871亩,占12%;甘蔗产业365亩,占2%;其它产业1749.8亩,占12%;而粮食产业5518.7亩,占37%。
(五)流转价格上涨较快,价格高低不一
近几年来,云南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一般都以10%以上的速度上涨,农地林地的价值得到体现。总体来看,毗邻城市、经济发达、区位较好的地区流转价格高。据调查,昆明市市郊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经营流转价格一般为每亩每年1000~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