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俊:管仲的王道政治经济学

作者:李学俊发布日期:2012-04-29

「李学俊:管仲的王道政治经济学」正文

导 读

本文是根据作者耗费三十年时间研究,近期将出版的著作《冲破经济学危机――人类和谐共富论》第四篇“市场经济论”中有关部分整理而成。

本文通过对《管子》一书的解读分析,充分证明《管子》是人类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管仲是人类第一位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管仲创造了人类第一个经济学学派:王道政治经济学学派;经济学不是产生于三百多年前的西方,而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

管仲王道政治经济学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先富民”,再治国,其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是“安高在乎同利”。因此,集中表现管仲思想的《管子》就是“富民治国论”。

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管仲辅佐齐桓公采用了政府适度干预的王道市场经济模式,使齐国迅速民富国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强大的国家之一。

目 录

一、全球经济学的集体盲视:不知春秋《管子》, 无论富民治国

二、《管子》:“以人为本”,“先富民”,后治国的王道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管子》是什么样的思想著作

(二)、何谓王道政治经济学?

(三)、王道政治经济学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是“安高在乎同利”

三、王道市场经济理论

第一、市场是商品交换、资源配置的场所,解决民生的人间正道

第二、市场是形成价格的机制

第三、市场中“自利利他”现象与“损人利己”现象并存

第四、资本积累集中,一国而二王

第五、市场是观察供求均衡、社会兴衰的场所

第六、国家不要干扰市场,干扰市场会导致社会危机

第七、国家掌控资源,双向宏观调控、兴利除弊

1、国家首先必须统一掌控资源

2、有所不为,有所为:国家通过粮食与货币双向干预

第八,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招商引资,繁荣市场经济

第九、生产资料国有的市场经济是防止富商巨贾掠夺百姓的根本保障

第十、政府是市场参与者之一,职责是保护市场

第十一、“均地分力”,“托业于民”,界定与保护产权

四、良法治市、良法治国

五、国家调控,供求动态均衡的货币理论

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更是驾驭市场,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

2、最早提出货币需求量的计算方式

3、用国家政策调控货币供给与商品供给,使之保持适度均衡

4、分别国情,公开市场操作,调控粮食与货币

5、均衡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动态均衡

六、收支平衡的财政思想

七、发展二三产业,平衡资源开发与需求,可持续生产的模式

八、刺激消费,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均衡与就业

1、进行公共建设,开矿,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第二产业

2、刺激富人奢侈消费,发展休闲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

3、厚葬散利,促进就业

九、防止贫富过分悬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十、分散贵族富豪财富,增加有效供给,均衡市场流通

十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思想萌芽

十二、结 论

经济学是当今世界的显学。但在世界经济学学术论坛与历史谱系中,从来没有中国经济学的地位与声音,一直都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占据绝对的主流、主导地位。

但事实上,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由于自神农时代市场的诞生到春秋时代三千年左右,市场经济已经逐渐发育成熟,于是产生了人类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管子》,产生了人类第一位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管仲;产生了人类第一个政治经济学学派――王道政治经济学学派。

管仲对市场经济原理与机制的认识,对私人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的认识,对商品与货币的认识、对市场宏观调控的认识等许多方面,比今天西方经济学不一定更详细,但更为深刻全面。其“以人为本”,“先富民” 后治国,“安高在乎同利”的政治经济学思想,“非吾道,虽利不取”的利益利润观,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政治经济思想。

一、全球经济学的集体盲视:不知春秋《管子》, 无论富民治国

中国自传说时代神农教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1]的市场产生,到春秋时期,市场逐步发育完善,已经三千年左右,初步的市场经济已经诞生,并逐渐走向成熟。其具体表现在十大方面:

1、商品交换场所普及,城市国家诞生;

2、社会分工发展,公有私有产权明晰;

3、自由市民阶层形成,大资本积累产生;

4、市场交易通用货币,确立货币经济;

5、国家与民间信用及信用体系产生;

6、土地自由买卖、雇佣劳动产生、商品丰富、交换通畅;

7、市场自由竞争,国家依法而治;

8、国际自由贸易;

9、政府通过货币与粮食对市场进行双向调控;

10、基本财政体系建立(详见作者专著《冲破经济学危机――人类和谐共富论》第四篇市场论)。

由于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新兴的工商阶级的日益强大,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与广泛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引起的对于未来社会与国家的重构的抉择与探讨,为中国思想文化提供了空前自由的氛围与伟大而丰富的思想理论主题,于是呈现出人类罕见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辉煌景象。

根深叶茂的春秋战国市场经济之树与自由的学术氛围,终于绽放出灿烂的思想文化之花,结出中国丰富的思想理论之果:道、儒、法、墨、名、纵横、史、兵、农、医、阴阳家、杂家等各家诞生[2]。各派思想家们,自由辩论、互相借鉴,纷纷著书立说,自成一体,办学授徒。学者们或务本于农耕,传技于田野;或悬壶济世,救人出膏肓;或著述授徒,启蒙在民间;或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或连横合纵,宣传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或相辩于论坛,或对答于朝宫;或为君国之幕僚,参谋于密室;或上殿拜相,成为国家的CEO,执掌国家大权。

这些思想学派无论后世如何发展,但都得到后世普遍的认可与重视。遗憾的是,唯独有一个思想学派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播天下,举足轻重,但竟然始终没有一个响亮的学派名称称之,或者不知如何称之,或以法家称之;到战国之后,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被后世历代君王、学者与政治家们所遗忘。即使当代大家钱穆,在论及先秦各家学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甚至也没有谈及,只能将羞于言利的儒家学说推为“人生正途”:

“释老皆重心生活,但又太轻视物生活。惟有儒家,执两用中,心物并重,而又会同和合,融为一体,始为人生正途。” [3]

这个被后世遗忘的学派就是曾经被誉为春秋第一相的齐国宰相管仲(约公元前723或前716-前645)为代表的人类第一个政治经济学学派,笔者称之为“王道政治经济学派”。[4]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管仲。其次还有伊尹、孟子、白圭、李悝、吕不韦等等,《管子》一书就是这个学派最经典的著作。

《管子》不是管仲所写,是管仲之后两三百年人们托管仲之名所著。主要记载的是管仲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

《管子》一书之中阐述的许多先进智慧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理论,例如“以人为本”,“先富民”,后治国的思想;国家用商品与货币双向调节市场,使之达到供求均衡的独特见解与其实可靠的政策办法,今天闻之,竟惊若天人之语,超今人之论!

我们用现代经济学史的术语,可将其称之为“前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以别于两千多年以后,由英国的亚当.斯密等创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当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思想不断传人中国,盛行于全球之时,经济学界竟然罕有人知晓那许多思想理论问题早就被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学家们观之于天下,调研于市井,深思于陋室,对论于朝堂,策之于君王,行之于市场,施之于治国,安之于天下,惠之于百姓,著之于竹帛,广播于民间。因此言必称亚当斯密、凯恩斯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某某某某。

不知管仲,不懂《管子》,这是全球经济学的集体盲视,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集体盲视。这不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是不知《管子》,无论富民治国!

数典忘祖实是可悲,不知有祖,岂不更悲哉!?

无论是作为中国经济学界还是世界经济学界,我们都应该了解历史的真相:

经济学不是起源于2000多年后的西方,而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对于管仲们,我们应该表示我们发自内心的敬意。

二、《管子》:“以人为本”,“先富民”,后治国的王道政治经济学理论

(一)、《管子》是什么样的思想著作

《管子》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思想著作?

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由于《管子》思想十分丰富,你可以从中读到先秦各家的某些思想见解,所以,争论不休。

所有这些争论,基本都是用先秦百家各自的思想为标准来界定,所以注定没有定论。

总观《管子》发现,其主要内容是记载与总结管仲任齐国宰相,辅佐齐桓公富民治国的思想理论、政策方法、经验教训,其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先富民”,后治国。其内容在纵向时间上上自神农教民日中为市开始长达三千多年,横向涉及当时天下各国。因此,管仲代表的学派不是已有定论的先秦百家中的任何一家,而自成体系的独立一派:

政治经济学学派。

其思想集成《管子》是人类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

由于是主张“以人为本”,“先富民”,后治国,安定天下为目标的政治经济理论,而非主张以个人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只讲效率,不讲公平道德,导致社会危机的现代西方的自由经济学理论,也非主张武力掠夺财富的霸道理论与殖民主义的原始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因此我称之为“王道政治经济学理论”,而 《管子》就是以“以人为本”,“先富民”,后治国的“富民治国论”。

(二)、何谓王道政治经济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认识清楚:

何谓王道?

《尚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5]”其意是说,不要偏私结党,保持社会的公正就是王道。

管仲看来,王道就是“以人为本”,先富民,再依法治理的国政,就是一种仁政。所以他说: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6]。

也就是说国家的全部政治经济活动的根本是人,人是社会全部政治经济活动的目标与保障。

正是有了“以人为本”鲜明的政治经济思想,因此,管仲不仅主张“藏富于民”,而且主张“先富民”,“再治国”: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7]

(本段大意为:凡是治国的根本办法,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为什么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裕的,动乱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人们普遍认为管仲相齐桓公推行霸道,这是对管仲莫大的误解。重要原因是不区分王道与霸道。

管仲就曾明确对桓公说 :

“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8]

王道与霸道区别何在呢?

管仲曰: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9]

(本段大意是:能通晓万物本质者成就皇业,能洞察治世之道者成就帝业,实行德政者成就王业,靠武力征讨者成就霸业。武力不是推行至高道德的王业本身,仅仅是辅助实现君王称霸的手段。)

“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且(半)者霸,是故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10]

即得天下人拥护者成就王业,得半数人拥护者成就霸业,所以圣王礼贤下士,将财富与天下人共享。

“道者,诚人之姓也,非在人也。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