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走进故宫画医徐建华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10-09

「文化传承:走进故宫画医徐建华」正文

故宫画医徐建华自从2016年春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这位老人也走进了人们视野中,瞬间大红的徐建华老人并没有因此怠慢工作,而是秉持"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专业态度继续工作。

65岁的徐建华出现在第三集里,他身形微腴、头发花白,讲起话来京味儿十足,手握鹅卵石,在一副手卷背面,均匀涂抹过一层川蜡后,徐建华向徒弟演示如何用石头打磨压制纸面。徐建华他是裱画科里年龄最长、资历最老的修复师,也是故宫古书画修复技艺的第二代传人、国家级非遗大师。

徐建华在修复文物

徐建华在修复文物

走进故宫裱画科,最醒目的莫过于那几张宽大的红漆裱画案。徐建华说,修裱的桌子都是红色,因为宣纸浸水后在红底子上会特别清晰透亮,能让修复师看清画意和字迹,而装裱的桌子通常是黑色,为的是对比明显。

早上8点刚过,徐建华已经喝足了茶,戴上老花镜,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正在端详的是徒弟高翔制作的几幅手卷。因为是刚入行一年的新手,高翔修复的手卷,用的是文物的复制品。可工艺上却一点不含糊。手卷的修复很难,一是长度长,二是工序多,极考验一位修复师的修复技能。

徐建华的左手很粗糙,虎口的位置有些泛白,掌纹里或多或少都藏着一些白色的不明物质。是糨子,他笑着解释。在故宫科技部,修复师们手上都有自己这门行当的痕迹,就像装裱的手上通常有难以洗净的糨子,修钟的手里通常有一股煤油味儿。

在行内,装裱分苏、沪、扬、京四大流派,苏裱因细腻淡雅,修旧如旧,特别受追捧。1974年,23岁的徐建华被分配到故宫。刚来这里时,老师傅陆续面临退休,故宫急需尽快培养出一些接班人。于是,曾经在上海当过兵,能听得懂南方话的徐建华,成了有装裱界梅兰芳之称的修裱大师杨文彬的徒弟。

跟随老师学习,徐建华最先学会的是敬畏。

故宫修复的书画,都是孤品、绝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他至今记得,我在故宫修文物看到:师傅工作中修复的一级文物极多,而这些文物任意一件放在当下,都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师傅每次接到修复任务,就会紧张得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琢磨修复方案时,会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这也是我们这一行的职业病。修裱的人,大多都有胃病。因为高度紧张,胃痉挛的时间很长。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