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传统主食面条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9-26

「中国人传统主食面条的起源与发展」正文

中国人传统主食面条起源哪个朝代呢?后来又有怎样的发展?据相关考证,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面食统称为"饼",因为面条必须要投入汤中煮熟,所以称之为"汤饼"。

今天,中国人传统主食面条可谓种类繁多。根据面条粗细、质地、调味以及制作方法的不同,仅在中国各地,面条品种就数以千计。相比之下,面条在古代种类并没有这么丰富。事实上,中国人传统主食面条刚刚诞生时,不但与今天人们印象里的形象大相径庭,甚至连名字都不叫面条。

那么,中国人传统主食面条的起源与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人传统主食面条

中国人传统主食面条

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和种类也逐渐增多。

刘熙《释名》中有云: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所以,面条诞生之初,最早被称作饼,煮饼,汤饼,水溲饼等。汤饼的作法,是将面粉加水调和搅拌后搓成饼,再用水煮食,类似于面片汤。后来,饼变成条,条再变细、变长,才面条的形象才逐渐定型。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花式品种则更多。

由于古代卫生条件有限,煮沸后方食用的面条相对极为洁净,不易引起肠胃疾病,再加上面条制作简单、食用方便、味道鲜美,因而深受大众欢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几乎人人爱吃。在盛唐时代,冬天吃汤饼,夏天吃冷淘(相当于今天的凉面),甚至是宫廷常例。

至宋元时期,出现了挂面。到了明清时期,面条的花色品种则更加繁多。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