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直播考古,拉进人们与历史的距离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8-18

「圆明园直播考古,拉进人们与历史的距离」正文

很多人一直觉得历史和自己很远,尽管生活中有着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具有收藏价值的地方,但是总有那么一层隔膜,隔住人们与历史,但是就在昨天上午,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在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新媒体平台上直播考古实况,首次圆明园直播考古打破了人们与历史的隔膜,让人们第一次与历史近距离接触。

圆明园直播考古:由专家教授现场讲解

本次圆明园直播考古邀请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现场讲解,公众在网络上就可观看远瀛观考古现场,了解考古工作。

而错过了首次直播的网友还可关注圆明园遗址公园微博,观看直播回放。自此考古不再是考古学家自己的事情了,公众也还能一同参与。这比南海一号打捞时更具震撼力呢!

公众在网络上观看远瀛观考古现场

公众在网络上观看远瀛观考古现场

据悉,文物专家去年开始对圆明园西洋楼景区进行考古发掘,至今已出土一万多件文物。今后,考古工作都将不间断进行,并择日再安排直播。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

据了解,远瀛观遗址位于长春园中轴线最北端,紧邻大水法遗址,曾经是一座西洋钟楼式高台大殿,是乾隆宠爱的容妃生活的场所。目前,远瀛观遗址仅存汉白玉雕花石柱和一些散落的石构件,此次考古涉及800平方米的遗址,将为下一步的抢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圆明园直播考古:教你考古小知识

在考古现场,近十名工作人员蹲在地上拿着手铲、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推开泥土,发掘地下文物。

张中华拿着手铲对着直播镜头说:"我们在考古过程中会运用多样专业工具,这把手铲是专用考古工具,怎么拿、怎么推土都有讲究,我光学习如何用好这把手铲就用了七年。"

考古现场工作人员发掘地下文物

考古现场工作人员发掘地下文物

接着,张中华向公众分享了考古小知识,并通过远瀛观地理位置、石构件大小及外形等分析了原有房屋的朝向、灶台及大门的位置。

远瀛观历经多年风吹雨淋,底部有积水易坍塌,通过这次考古可对遗址底部进行垫土加固,也能研究远瀛观的建筑工艺和布局。

圆明园直播考古:出土物品抢先看

一个小时之后,在现场一个刚清理出的探方内,一块蓝色琉璃构件已初露端倪,这对现场考古工作人员而言是个大收获。"西洋楼遗址区的遗迹很丰富,我们今天虽只清理了一个探方的表层土,就已经发现了十几件文物,包括黄色和蓝色的琉璃构件、瓷片,还有青花瓷和粉彩。"

张中华介绍,文物出土后,历史学、古代建筑学等学科的专家会对出土文物进行会商,推测出文物的名字、用途、成分等信息,对能修复的文物进行清洗、修复、绘图、三维扫描,再由文物局确定是否面向公众展出。

考古现场已注明标签

考古现场已注明标签

据悉,文物专家去年开始对圆明园西洋楼景区进行考古发掘,至今已出土一万多件文物。

圆明园直播考古的意义

还记得小学课本的那篇课文吗——《圆明园的毁灭》。作为一个国人,我们都知道,圆明园的毁灭是八国联军犯罪的证据,这么久以来未进行修复,恐怕也是想让世人铭记这段历史。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被毁灭的圆明园

被毁灭的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就这样造成了圆明园的毁灭。

面对出土的文物,小编内心不免有个疑问——考古是为了什么呢?除去铭记历史,我们还能继续往前走一步吗?

当然是可以的,本次圆明园直播考古不是为不是文物,而是这背后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脉络,是最大程度的对文化解读还原和传承。

因此,通过本次考古直播的反响,考古队表示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继续传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另外,小编也觉得,在如今这个网络和网红时代,没有人不爱直播,考古能走向直播道路,一方面在为公众传播考古和历史知识外,另一方面也扩宽了考古行为的展现方式,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力!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